冬日里的阳光,
淡淡绵绵,
心守一抹暖阳,
静待一树花开。
迎着冬日的一抹暖阳,2023年11月28日上午,集美区第六届教学名师五级结对“双带教”小学音乐组在导师蔡锦桂老师的带领下齐聚厦门市禾祥小学,开启了第一场学思践悟的研修活动。本场活动分别由刘爽老师及陈虹老师带来两节具有创造思维启示的研讨课,她们深耕课堂不断探索“从音乐中来,到音乐中去,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学方式变革之道。
唱游是低年级学生从事的主要音乐学习活动,也是低年级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首先由集美区新村小学的刘爽老师借助趣味唱游音乐活动,以真实场景体验为手段,以学习音乐为目的,呈现了一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音乐唱游课——《小鼓响咚咚》。她从声音入手,将听觉与动觉有机结合,带领学生探寻自然音色与乐器之间的关联;借助互动视唱教学法的12个步骤,由节奏的听辨到与旋律结合的迁移运用,层层递进的让学生在不同的游戏活动体验中建立音乐音响与音乐符号之间的关联,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们看到了教师对中国传统鼓乐文化在课堂上的浸润,学生在看、听、触、奏的体验中了解了中国鼓乐文化,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其存在绝不是单独的音乐,而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民族音乐,更与其独有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因此学生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中。紧接着,厦门市集美区杏滨小学陈虹老师为在座的老师们带来别具民族音乐风格的唱游课——土家族歌曲《乃呦乃》。在教学中她以土家族音乐风格感知为主线,从音乐原本性入手,以土家族歌曲中最具民族审美表现特征的“53 1”(乃呦 嗬)为“种子”,通过弥漫性的聆听,逐层叠加拓展为整首歌曲风格的感知学唱,巧妙地以135三个音程的构唱为知识技能载体,将其融入到土家族音乐体验活动中,从而指向音乐关键能力的学习,有效地将学习内容整合于学习任务之中,以感受——感知——听辨的音乐认知规律,实现听觉和概念的统一。在情境化的综合表演任务中不断激发学生迁移整合运用能力的进阶,逐步培养创造思维,以唱带游,以游引唱,夯实核心素养的培育。
两节精彩的展示之后,研讨评课随即火热开启。首先由刘爽老师和陈虹老师分别对两堂课的建构思路和设计理念进行阐述,接着由与会的部分老师进行评课。高殿中心陈婷婷老师指出两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同时她认为歌曲的学习不仅要重视体验伴奏音乐,也要关注歌曲的有效聆听,促进学生音准的建立;另一位林零老师从“发现身边的音乐”这一唱游任务谈起,认为刘爽老师长鼓的运用和陈虹老师椅子的伴奏,均为学生体验学习的有效教学手段;蔡丽郡老师充分肯定两节课的文化内涵,将音乐的体验融入到文化理解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思明区教研员郑岚老师也参与了本次课堂研讨活动,并作出精彩点评。她提出不仅要将旋律、歌词的感知学习融入情境之中,同时也要关注细节,增强趣味性演唱。建议老师们要放手有度,让学生自主感受、自主表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蔡锦桂导师也对本场活动做出了精彩总结,首先蔡老师倡导真实课堂的教学呈现,关注学生的细节生成,巧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解决,如钢琴伴奏进行跟唱,同时应根据生情的不同,有反复、有落实,有创新;其次,她认为课堂应该更加注重体验,充分把握音乐本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进而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由浅至深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最后蔡老师提出课堂理念架构可以建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之上,带给学生体验递进式的学习感受,从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真正开展新课标下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模式”的音乐课堂。“山不让尘乃成其高,海不辞盈方有其阔”,在核心素养时代的教育变革中,我们一路且行且思,且行且歌,前路漫漫,只为那美好的教育初心……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德,游于艺”。
——孔子《论语》
撰稿:陈虹 阚笑言
摄影:罗玮芸
美篇:肖琳琳
初审:陈虹
终审:蔡锦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