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 中指出:要善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片段一
视频中两名幼儿正在探索图标透过不同透明材质以及加入水以后发生如何变化的实验。这是大班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神奇的瓶子》。(蓝衣服女孩为幼儿A,裙子女孩为幼儿B)。
幼儿A在记录表上先画出最原始的箭头图标,以方便对比实验中图标发生的变化。
幼儿B先把纯净水倒入有棱角的透明的塑料瓶中,观察箭头图标的变化。
师:“你看看有变化吗?”“从不同角度看看有变化吗?”
幼儿B:“我从这里看不一样”
师:“不同的角度它有不同的样子。”
首先教师让两位幼儿同时观察箭头变化并进行讨论记录。然后又引导幼儿从矿泉水瓶的棱角去观察发生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在教师引导下,矿泉水瓶换为圆柱型杯子,又会出现什么惊喜呢?
两位幼儿观察圆形杯子无水状态下,图标是否发生变化?图标没有发生变化,做好记录。
师:“杯中注入水以后,图标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儿B:“红色往这边了,绿色往那边了”(图标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师:“为什么会发生了这种变化?”
幼儿B:“刚才注入了水,水让图标发生了变化。”
瓶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随处可见的资源,活动中老师结合了这个素材点,将瓶子和水两种元素进行巧妙地组合。
通过空瓶子看图标会变得怎么样呢?通过水瓶看图标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呢?然后把瓶子换成圆柱杯子又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不同形状的瓶子与物品距离的远和近、瓶子横放和竖放,都会使幼儿看到的东西变得不一样。作为新视角,不仅引发幼儿对当下变化的兴趣和好奇,更萌发了幼儿对后续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和猜想。
片段二
视频中幼儿准备了红色的色卡、手电筒、空的矿泉水瓶、有水的矿泉水瓶相结合会出现什么惊喜呢?
幼儿B:“先拿一个空瓶子,再放上红色片片,用手电筒去照。”
师:“为什么这个瓶子变成红色了呢?”
幼儿B:“那是因为小片片照的,是手电筒穿过它的。”
师:“为什么光能穿过呢?”
幼儿B:“因为小片片颜色浅。”
当空瓶子和有水的矿泉水瓶放一块时,出现了高低不平的问题,借助这个现象,老师抓住锲机恰当引导幼儿为什么手电筒没有靠到瓶子及瓶子里的水,光也能穿过去呢?
师:“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是直着走的,虽然手电筒没有靠到瓶子,但是没有拐弯,所以光能穿过水透下来”。
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了解光的传播,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探索活动基于对幼儿们的观察,老师根据孩子们的探索步骤适时地的提供材料支持,并在活动中适宜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思考。
整个活动以幼儿探索为主,老师引导为辅。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从活动中可以看出老师是善于思考和观察的,老师充当的是一个观察者与引导者的角色,以幼儿的兴趣入手,在这过程中老师融入了自己的考虑与反思。相信在以后教学活动,老师和幼儿们一样有更多的成长。
审核:刘翠翠
编辑:初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