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的由来和习俗

巫燕丽
编辑于2023-12-01
阅读 24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冬至节气是每年公历十二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交节。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之间的阳气开始上升,这代表着新的一年开始,是大吉大利的日子,因此现在我们春节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以前往往是在冬至这一天进行的。

冬至又被称作“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这一年即将过去了;二是说明冬至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被确定下来,它在古人心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冬至节气有一些传统的习俗和活动。其中,最为广泛流行的习俗是吃饺子、吃汤圆、祈福等。冬至是冬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这一天的日照时间只有不到9小时。冬至节气是阴气最盛的时候,是阴阳消长的分界点。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与大雪节气相关的活动,如赏雪景、堆雪人、打雪仗等。这些活动既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冬季的美好和乐趣,也可以增强人们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从节气规律来说,立春是“阴阳”之气中阳气升发的始点,自立春起阴阳转化,阳气上升,立春标示新轮回开启、万物更生;而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冬至标示太阳光直射运动进入新的循环、白昼逐日增长,古人也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

总的来说,冬至节气是反映寒冷的冬天到来的重要节气,也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大雪节气的由来和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阅读 24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