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育人,培根铸魂;
城乡同心,共育英才。
为构建学校思政育人新格局,打造思政育人品牌,通过专家讲座、名师课堂,引领学校领导、思政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促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11月15日,江门五邑名师大讲堂活动在台城第二小学举行。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李冬娜、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主任钟守权、台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刘一柱主任、陈秀贞副主任等专家、领导,江门市何锦明、刘仲燊名校长工作室全体成员、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校受援学校校长、台山市台城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学校校长、台山市黄泳虹名校长工作室全体成员、台山市雷秀娥名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台城第二小学全体领导、教师、学生参加了本次研修活动。
同课异构
首先由开平市赤水镇中心小学黎春国老师执教四年级《道德与法治》第11课《减少垃圾 变废为宝》。课堂上,老师通过图片资料和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知道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并学习动手变废为宝。整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多方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展现的机会,学生能观察有发现,能讨论有体验,能动脑思考有所挖掘,能动手操作有收获,个性得到发展,各项能力得到培养。
接下来是由台山市大江镇中心小学何楚琪老师与四(1)班的学生同上一节课。一开课,老师通过让学生观看用红木废料制作的作品,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动手实践,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懂得垃圾的分类及其意义,学会垃圾分类,发挥自己的创意使垃圾变废为宝。再通过小组交流汇报,激发学生变废为宝的创作积极性,在潜移默化的交流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
精彩点评
课后,台山市教师发展中心陈秀贞副主任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针对当前思政课程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专家讲座
活动的第二项是由江门市刘仲燊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刘仲燊校长作《乡村思政“三色”蝶变》的专题分享。刘校长结合学校开展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挖掘本地乡土文化,与学科知识相融合,加深学生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同时利用活动载体,开展乡村振兴相关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师生对乡村振兴的思考。
接着,由江门市何锦明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何锦明校长作《寻根侨乡文化 臻美大江学子》的专题分享。何校长在分享中,紧扣台山书院文化的精髓,充分挖掘本地文化根基,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大课堂,开展寻根之旅,探寻侨乡文化的诞生、传承、交融,用身体与心灵去感受悠久的侨乡文化。
专家讲座
活动的第三个议程是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主任钟守权作《单元设计发展思政课教师的新素养》的专题讲座。钟主任提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门课的教学现状,采取单元整体的教学方式,运用情境化、生活化、实践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进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提高。
文化沙龙
乡村思政教育发展的瓶颈在哪?如何协力绘制思政育人“同心圆”,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大思政”格局?在接下来的“文化沙龙”活动中,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冬娜、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主任钟守权、台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刘一柱主任、陈秀贞副主任、江门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刘仲燊校长、何锦明等专家、领导参与了这场研讨沙龙活动。台上各位嘉宾围绕当前思政教育热点话题畅所欲言,对当前思政教育如何实现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线上观摩
11月22日,工作室全体成员继续参加江门市“五邑名师大讲堂”的网上直播活动,在学习中感悟,在实践中反思,进一步提升思政育人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助力思政教师的专业成长。
同研共进,同向同行。此次联合研修活动,为工作室的各位成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观摩学习平台。今后,我们工作室将继续以研讨活动为契机,发挥思政课铸魂的育人作用,厚植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强化培根铸魂的责任担当。
附部分成员学习心得:
今天,我参加了“五邑名师大讲堂”第二十四期活动----”共绘乡村教育同心圆,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的研修活动。通过现场教学和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开阔了思路,增长了见识,获益匪浅。
同课异构部分,开平市赤水镇中心小学黎春国老师和台山市大江镇中心小学何楚琪老师所上的思政课《减少垃圾,变废为宝》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两位老师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了垃圾分类、厨余垃圾的自述等视频,使单调枯味的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为自己家、社区垃圾分类的小妙招的活动和完成废物再利用的记录表。这两项活动都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汇报,它不仅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导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台城二小 雷丽文)
本周三,我观看了主题为“共绘乡村教育同心圆,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的线上直播活动,收获颇丰。其中何楚琪老师的课例《减少垃圾 变废为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何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用红木废料制作成的精美手工作品,激发了学生对“变废为宝”的兴趣。教师联系生活,展示生活中垃圾堆积如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减少垃圾产生的好方法”;展示教师亲手制作的“环保垃圾箱”,组织学生对常见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学生们纷纷各抒己见,初步形成“垃圾分类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意识;最后,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变废为宝”的作品,说说灵感来源和制作方法,给同学们提供了很多变废为宝的新思路。
何老师的这节思政课,紧密联系生活,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变废为宝”的方法,养成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意识,达到了思政育人的功能。
(台城二小 谢凤萍)
开平市赤水镇中心小学黎春国老师和台山市大江镇中心小学何楚琪老师所上的思政课《减少垃圾,变废为宝》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黎老师通过观察图片,引入乱扔垃圾和分类投放垃圾所带来的不同影响,让学生萌发出要处理好垃圾的念头,然后观看生动形象的视频了解垃圾的分类和注意事项,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好处,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分小组进行垃圾分类的动手操作。最后了解厨余垃圾如何再利用,激发学生变废为宝的意识。何老师则结合大江镇实际情况----红木加工产生的废料,激发变废为宝的念头。从活动中巩固垃圾分类知识,两位老师不约而同选择了厨余垃圾如何变废为宝,何老师还交给学生垃圾分类的妙招,让学生最终实现动手变废为宝,达到减少垃圾,变废为宝的目的。
(台城一小 伍小燕)
这次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位老师所上的同课异构《减少垃圾 变废为宝》。这两节课都展现出了思政课强大的力量——让学生们都懂得了环保的重要性。在这两节课中,学生们展现出了非常强的环保意识。他们懂得垃圾的危害,懂得把不同的垃圾分类好,懂得垃圾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更懂得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
正因为学生们都知道垃圾的危害,所以他们在减少垃圾的同时,还懂得变废为宝。在课堂上,学生们的想象力、创作力和动手能力让我佩服。孩子们为了减少垃圾,通过巧妙地利用废弃物或垃圾,将其转化为有用的、有价值的物品。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事。在变废为宝的同时,学生们还把这些环保理念和实践分享传递给身边的人,共同为地球环境保护做出努力。
(大江中心小学 吴小花)
11月22日,“五邑名师大讲堂”举行了第24期的学习研讨活动,这次主题是“共绘乡村教育同心圆,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何老师上的《垃圾分类 变废为宝》思政课。
变废为宝是垃圾变资源的重要途径。具体如何变废为宝,对乡村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喜欢动手创造,且创造能力不断增强的特点,为他们构建动手创造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利用身边的垃圾去探索、创新,实现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通过本课的学习,何老师引导学生能够认识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逐步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由于学生缺乏对垃圾与资源关系的足够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何老师注重为学生构建一个贴近生活、激发创意的生活空间。通过组织不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利用身边的垃圾资源去创造,实现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并让学生把自己的创意应用于自己的生活,让环保生活化。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明白了基于服务乡村振兴理念,开展城乡村小学思政课研究与实践,可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使思政育人模式从封闭课堂迈向开放课堂,育人策略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
(台城二小 黄绮琴)
今天通过网上在线观看“五邑名师大讲堂”,这次大讲堂主题是“共绘乡村教育同心圆,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五邑名师大讲堂”的活动形式多样,有同课异构,专家汇报,文化沙龙,专家汇报。
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听了专家的汇报,让我对于思政课有了更深的了解,清楚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如何上好思政课,育新时代接班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程是思政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上好思政课,不仅影响着一个班集体发展,触动学生心灵深处,使学生在活动中得以晓理共情。我们的思政课要立足学校课堂,扎根乡土,保持教育本色,上出乡土味道,提高学校的师政课文化的底蕴,增加校园文化的特色。今后,在思政课上我会用好我们思政课乡土的教材,联系学生身边事,讲好乡村故事,让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中,以促进学生思想进步品格养成,为社会培育新时代接班人。
(台城二小 袁彩琼)
台山市雷秀娥名教师工作室
思政铸魂
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