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冬季传染病 
校园健康伴我行之二

城关政教
创建于2023-12-01
阅读 28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进入冬季,冷热交替,昼夜温差变化大,是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造成传播流行。我校持续开展传染疾病预防工作。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支气管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 一般症状:

1. 潜伏期:一般为1-3周。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只有轻微的不适感。

2. 初期症状:支原体肺炎的初期症状通常类似于普通感冒,包括: 咳嗽:常常是干咳,可能会逐渐变成有痰的咳嗽。打喷嚏和流鼻涕:类似于感冒的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喉咙痛和喉部不适:喉咙可能会感到痛或不适。轻度发热:体温可能轻度升高。

3. 加重阶段:如果未及时治疗或免疫力较低,支原体肺炎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症状包括: 咳嗽加重:咳嗽可能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痰也可能增多。呼吸困难:感觉呼吸困难或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或活动时。 胸痛:可能出现胸部不适或疼痛。 发热:体温可能进一步升高,超过38度。疲劳:感到疲乏和无力。

4. 并发症:在一些情况下,支原体肺炎可能引发并发症,如:

肺炎:支原体肺炎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引起肺炎的症状,如高热、胸痛、剧烈咳嗽等。中耳炎:儿童可能发生中耳炎,导致耳朵疼痛和听力受损。

出血热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三型间无交叉免疫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有鼻塞、流涕、打喷嚏、高热、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各型及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通过授课、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师生进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

同学们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干咳、咽痛、流涕、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不带病入课堂,按照学校安排如需复课需要提供诊断证明。

如何有效预防秋冬季各种传染病

接种疫苗:接种各类传染病的疫苗是国际医学公认的防范传染病的最有效武器,有些病毒还在不断变异,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传染病疫苗才能达到最佳预防效果。

多通风:新鲜空气能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时,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粘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粘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够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任何流行性传染病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切记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既耽误了自己,又有可能影响他人。

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人群集中地场所空气质量差,通风不够,而且人群集中的地方存在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尽量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必须去该类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还应继续坚持佩戴医用口罩。

阅读 28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