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过去你是谁,大展赤峰新作为

崔.
编辑于2023-12-01
阅读 3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些年来,日益多地听到赤峰人这样一句自称的话:"我们的大赤峰"。初时,似乎尚有调侃的一点味道,但我深以为然,且日益习惯,感觉那里面清亮亮地透出了自信。


赤峰城确实是变大了,也变化大了。


当代的赤峰城,源于古北口外红山脚下,那是明末清初在锡伯河与阴河交汇处之南岸出现的一个小村落。有资料介绍,至雍正年间,那个村落人口规模达到千八百户,两三千人或三四千人,已成乡村集镇,被称之为"乌兰哈达"。


这种小几千人的乡村集镇,在中国数不胜数。


乾隆十三年,即1748年,大清朝廷根据乌兰哈达地方农业人口日繁的状况,由理藩院提出,乾隆皇帝允准,设立乌兰哈达税务司署,又称理藩院驻乌兰哈达大臣衙门,具体管理乌兰哈达地方税务及喀喇沁、翁牛特、巴林、阿鲁科尔沁等蒙古事务。随后,翁牛特右旗郡王布达扎布将乌兰哈达地方500余顷土地,以永佃形式出租给汉人,建设店铺、宅基、街路。这是赤峰商埠的源头,应该说,1748年是赤峰的建城元年。

到20世纪初叶,清末民初之际,赤峰已发展成为商贾云集、各种商业店铺逾千家的塞外繁华市镇,形成"九街三市"。三市是:马市,二道街中段东头街心,到光绪°年间每天有一二百匹马上市;粮市,在东横街南端,日进出粮车百余辆;菜市,位于五道街南门外,每日清晨农民进城售菜,市内零售菜摊都来此批发。据当时官方的调查,赤峰城"居民计五千户,大小商店计八百余家",城内人口达到48380人(1929年统计)。


1949年,赤峰城区人口为34190人(数字来源于《红山区志°》)。


3万一4万人,这是小城市。从1748年到1949年,赤峰完成从乡村集镇到小城市的提升,历经200多年。这样的小城市,中国可能要以万座计。


1958年,国家建设部和内蒙古建设厅专派技术人员,帮助作为昭乌达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赤峰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在随后的20年间,赤峰城市大幅向南、向东拓展,建成了长青街以南的行政、居住街区和火花路以东的工业区。1978年,赤峰还属于昭乌达盟°,中心城区以赤峰市(县级市,红山区前身)和赤峰县(城镇部分,松山区前身)为主,估计人口已达二十多万。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市中心的繁华景象

 1983年撤盟建市后,作为地级市的赤峰市,城区的概念随着行政地位的变化升级。


按照当时的规划,赤峰中心城区规划范围是:东以红星灌渠为界,西到老民航机场、半支箭河,南到东山、敖包山主峰°,北到穆家营村委会及赤锡公路6.7公里处,总面积86.5平方公里。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中心城区功能分区:老城区为综合区,主要安排市、红山区党政机关及经济管理机构,也是主要的居住区、商业、文教、卫生事业的中心;东城区为主要工业区,适当安排仓库、工人新村、商业、文教设施;西郊是大中专院校、科研、民航区,也是重要蔬菜基地;桥北、铁南为小型工业区及建材市场、铁路站场;桥西是相对独立的综合发展区,既是郊区党政机关所在地,也是小型工业、商贸、居住、文教发展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南山拍摄的红山区

根据1990年7月1日人口普查统计,赤峰市区人口98.7万人,城镇人口当时就达到了56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中等城市的规模。完成从小城市到中等城市的升级,赤峰用时40年。中等规模的城市,中国有几百座。


进入21世纪,赤峰的发展陡然提速。

200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中心城区沿锡伯河向西发展,建设新城区的方针。随即,首期一次性征用松山区五三镇八家村°、山西营村、海苏沟村和穆家营子镇下洼子村集体土地9955.97亩,八家组团建设启动。


十余年间,赤峰中心城区的八家组团、小新地组团、桥北新城、松北新城、红山物流园区、松山物流园区渐次崛起,并带动老城区改造长足进步。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参见表1)。

图表1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标准,城区人口达到100万就是大城市。2019年赤峰主城区人口105万,口规模已经进入中国大城市行列。有专家估计,全国城区人口100万的大城市大约150座,赤峰是全国150座大城之一。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是继呼市、包头后的第三座城区人口达百万的城市。

喊出"大赤峰,大变化",赤峰人完全能够这样自信。

新城区滨河景观带

赤峰的大城崛起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内在发展规律的理由


深入研究中国海岸线内0-200公里狭长地区,可以发现存在两条鲜明的地方发展隆起带(参见表2):

图表2

一条是海岸线优良港口隆起带。从丹东到防城港°,已经形成了近30个重要港口城市,其代表是大连、营口、锦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汕头、香港、深圳、珠海、北海。

另一条是港口腹地路口隆起带。大体在距离海岸线200公里左右的港后地区,在具有多方向便利交通条件的交通路口要冲,突出地表现为产业聚集、人口聚集、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这些地方基本上都已经建成大都会、大城市,呈现为全国性、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代表城市也有二十多个,从沈阳,到北京,到保定、石家庄,到济南,到徐州、南京,到杭州,到广州,到南宁、柳州,特点清晰,轨迹分明。


当我发现"港口腹地路口崛起规律"这几个字时,我的眼睛都要放光了。


因为:

赤峰的中心城区,距离渤海的直线距离只有0公里。这里北连锡林郭勒草原并可深入蒙古,腹地;西南向北京,距离约450公里;东接通辽,距离350公里;东南望沈阳,距离500公里,具有鲜明的港口腹地之区域性大路口要冲的地理特征。

而且,赤峰本地市域广阔。笔者曾认真进行了一个有兴趣的比较:

赤峰市:9.021万平方公里。

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及冀东唐山、秦皇岛、廊坊、承德4个地级市,土地面积总和:9.057平方公里。

辽中、辽西、辽南地区,包括大连、沈阳(不含原属铁岭的法库县和康平县)2个副省级市及锦州、葫芦岛°、营口、盘锦、鞍山(不含原属丹东市的岫岩县)、辽阳、阜新、朝阳等8个地级市,土地面积总和:9.12万平方公里。

概括起来,说白了,就是赤峰1市的土地面积相当于京津2直辖市及冀东○4个地级市土地面积的总和,或者相当于沈阳、大连2副省级城市及其周边8个地级市土地面积的总和。

红山区步行街

这一有趣的比较,可以深刻揭示一个潜藏的重要信息:"地大"是赤峰另一个极其突出的优势要素。在中国沿海200公里幅宽沿海近海区域,赤峰市的行政管辖区域之大是任何城市都无与伦比的。

地大,则资源广,蕴藏的发展潜力大。

21世纪20年代末,辽宁锦州°变身为港口城市的华丽转型及赤峰的通港交通的开通畅达,使赤峰近海邻港的区位特征已经全面转变提升为现实。由此,港口腹地路口崛起规律就具备了在赤峰释放潜在能量的条件,富集的资源就具有了快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实力的外部环境。

进入21世纪,赤峰的城市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扩张局面,并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规划的百万人口中心城市的特殊地位出现在全国城市竞争格局面前,展现出一种凌空出世的姿态。

赤峰红山物流园区

这种局面不是空穴来风,是其内在的发展张力释放使然。

这种张力就是赤峰人放眼21世纪,谋划世纪发展的本钱。我以为,赤峰人对"大赤峰?"完全有理由自信。

不遗余力地把"大赤峰"进一步做大

我要说,即使达到了100万人口规模,也还是很小!

赤峰市国土面积9.02万平方公里,这已经是东南沿海一个省的地域。

内蒙古东部五盟市,国土面积约达66万平方公里,这是堪称国家一级经济区的宏大地理区域。

纵观国内外的发展实践,区域发展总是需要一个有实力的中心城市做龙头,以承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拉动作用;换个角度,区域发展的内在动力又必然促动城市不停歇地扩张,你想不添人进口都难!

赤峰市政府广场

目前,赤峰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首位城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文件认定的东部地区唯一的中心城市,这是赤峰大城战略的基本定位。

适应发展需要,赤峰应该鼓足勇气把城市发展目标定得再高些、再大些。我们要有勇气把诸如徐州、柳州那一类城市选定为赤峰城市发展战略的参照系。

按照我国最新一版城市体系标准,大城市之上,是城区人口300万人的" I 型大城市"。


赤峰21世纪的城市发展目标就应该自信地定位为"300万人口的中国 I 型大城市"。


截至2023年,赤峰目前已经突破400万人口的城市,L型城市已被拍在沙滩上,赤峰不是梦,赤峰人完全可以更自信!

阅读 3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