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知识和文化体系。大七班以“品自然之美、承文化之韵、感生活之真”为课程理念,研究构建的“二十四节气”课程,为儿童创设基于五大领域目标的节气生活情境,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区域自主游戏和主题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和自己的巧手创造,实现“涵育”“浸育”,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了解二十四节气可不是光光知道每个节气的名称而已,大七班教师为了让幼儿了解各个节气的特征,展开了一次主题教育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气温、降水以及物候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挖掘二十四节气的饮食、绘画、气候特征、物候现象、耕种规律,创设融入“五大领域”目标的“美、趣、智”二十四节气情境,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不仅促使幼儿了解不同时期自然的变化规律,还能让他们体验劳动人民春耕、夏耘、秋收、冬储的喜悦,理解四季转换给自然带来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老辈人在长期农耕生产中,就冬小麦播种的时机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农谚,其实很有指导作用,整体上适用于我国大部分的冬小麦种植区。
上周已经了解了冬小麦的特征,那用小麦可以做什么好吃的呢?这周很荣幸邀请到王霁允妈妈为我们大七班上了一堂关于制作山西大碗面的生动有趣极具吸引力的课程。
课程上完,大七班小朋友心里有个疑惑,面粉可以做成什么东西呀?有的幼儿说是面包、馒头等,那做这些食物需要用到什么呢?关关老师由此展开了一次《当面粉遇上酵母》的科学课堂。老师让小朋友们猜想,不放酵母的面团和放了酵母的面团有什么区别呢?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画出来。
加了酵母后,经过1个小时关关老师让幼儿通过直观感受,真正区分两者的差别。
为了充分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气象变化,实验幼儿园特意组织大班幼儿前往长治漳泽湖气象科技园亲身感受这奇妙的变化。
小朋友在讲解员的介绍下了解到大气层分为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其中适合飞机飞行的是气流比较平稳的平流层。
气象站设备主要包括气温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仪以及降水量测量装置等多种仪器。每个仪器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原理,共同构成了气象站的监测系统。
风速仪是用来测量风速和风向的仪器,主要有风速计和风向标。
降水量测量装置是用来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常见的有雨量计和激光雷达。
还有降雪量装置就像一个大大的漏斗,用来测量这场雪的含雪量。
铛铛铛,大七班的小朋友在气象馆收获满满,回到家马上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