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35年前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亲自倡导并大力推行的工作制度,蕴含着坚定政治立场、深厚为民情怀、实干担当精神、科学工作方法,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正值第二批主题教育向纵深延展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 带着初心、用心、耐心、真心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送理论、察实情、访民意、破难题,让主题教育在基层落地生根。
初心连民心,让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掌握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接受特点,深刻把握宣传规律,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创新理论宣传方式,融入本土元素,多上当地“特色菜”,多用“土话”“方言”“俗语”,举群众身边的例子,赋予政策宣讲“烟火气”,达到入脑入心、同频共振的效果,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张、创新理论春风化雨、润泽人心。
用心汇民意,让党员干部“一枝一叶总关情”。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着力在“下”字上做文章,牢记“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多往项目一线去、多到背街小巷看、多与基层群众聊、多朝田间地头跑,让改革攻坚的穿透力直通一线、破解难题的执行力直达基层。要研究推动解决的治本之策,多做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蹲下身子看蚂蚁、静下心来问需求的好方法好传统不能丢,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一类事”延伸,切实在调研实践中掌握规律、明晰路径、落实行动,倾力办好群众关注的大事小情。
耐心解民忧,让群众诉求“大事小事不落下”。“信访接待下基层”就是要把群众“上来访”转为干部“下沉接”。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一项政策、一个措施、一件工作到底行不行、实不实、好不好,关键看是否为群众解决“燃眉之急”、是否奔着群众“急难愁盼”去,决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信访群众,把信访当作“负担”,把矛盾当作“皮球”。察民情、解民意、化民忧,建立定期研究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切实让矛盾在“萌芽”阶段就得到有效解决,让老百姓在暖人心、接地气的体验中感受党和国家的温度,让信访接待下基层成为取信于民的重要抓手。
真心晓民情,让基层工作“绝知此事要躬行”。俗语常言“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现场办公下基层”不仅拉近了机关与基层、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更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体现。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做到正视问题“立马办”,在一线摸准实情、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难题,让“看不见”的商量成为“看得见”的行动,切实把利民之事、便民之举送到群众家门口。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要开展好现场集中“会诊”,以“小步快跑”的姿态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