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老年大学书法班开课以来,除了在学校上课之外,书法班的学员们也参与了多次校外活动,先后到安定社区、东升社区、文化馆参与书画进社区,参观书法展览、参加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看稿会等。每次,学员们都能积极参加,从羞涩紧张,到沉浸活动当中,从点画狼藉,到从容书写,大家相互见证着彼此的成长。
以下为县老年大学书法教师陶方博同志就本学期以来及近期活动后的思考与感悟。
组织学员们到安定社区参与书画进社区活动
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心老人就老,人老心不老则岁月静好。这几周上课正好讲到弘一法师,大家无不感叹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书法、美术、音乐诸方面的造诣,但当说到他38岁到虎跑寺出家时,很多同学为之唏嘘不已,我也久久不能释怀。后来想,弘一法师这不就是在寻求自我成长,即我们所说的追寻人生价值吗?拿得起放得下,尽力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做到了,这里说的不是出家,出家也许对他仅是一种形式罢了。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积极寻求生命价值意义的态度,也就是心态。另有一则消息,是99岁的陈月静老太太具备资格并顺利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老太太65岁才开始学习书法,但每天至少坚持练习4小时,严冬酷暑从无间断。所以,老的从来都是心态而不是人,人活一口气,要的就是精气神。
到安定社区参加活动
班长李国先为安定社区捐赠书法作品
二是学习除了技巧,更需要一股戳穿“人言可畏”和说干就干的勇气。当年的东北王张作霖曾有一句名言:“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现如今,混迹职场,更是被奉为经典,一句“人情世故”,致使多少热血青年甚至老者变得“前怕老虎后怕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如此种种,将一切归罪于“人情世故”,消磨得英雄气短,助长了儿女情长。人情世故本该有,过尤则不及,更不宜为人情、人言所累。说什么多做多错,不做不错,人老了就要安安稳稳,规规矩矩,老老实实。若因此不愿意钻研业务,放弃修炼自我品质,也不为自己的喜好付出心力,岂不谬哉!归根结底是缺少了一股学习和改变的勇气。孙过庭在《书谱》中曾说:“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看了电影《长津湖》才懂得,抗美援朝战场上之所以出现了那么多的英雄,情况就是冲锋号一吹,我就往前冲,冲上去,打到他,赶跑他,消灭他……靠的并不仅仅是一腔血勇,更是一股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走上学习的道路需要勇气。4个月来有很多学员对书法的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听课,讨论,询问,认真的练习以及面对生活,他们对积极向上学习的勇气也给了我极大地鼓舞。
给学员们讲解《集王圣教序》拓片
三是生命的每一阶段都有他的价值,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绝非虚言。在班上他们是学员,下课了,他们就急急匆匆地去接孙子孙女放学,化身守护天使。我已年近不惑,每每有事总想跟我的母亲说一说,母亲就像是家里的压舱石,我不是要在母亲哪里寻求一个答案,而是她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让我觉得心里踏实。很多学员的年龄与我的母亲相近,人生阅历,生活况味自然丰富且深刻,而这些无论是对于家庭还是学习书法都是有极大裨益的。书法作为一门艺术,难得的不是技法,更多的是个人的生活感受、生活阅历以及情趣在作品中得以表达,也许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一点他们是具备的。让生活的沉淀和思考融入其中,这样的作品才是有生命温度的。孙过庭在《书谱》里说到:“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通楷则少不如老,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所以,就学习书法而言并不是年龄大了就不能学了,恰恰相反,阅历的优势和思考的潜能正是学习书法所需要的。
组织学员到东升社区参加书画进社区活动
四是传统的授课方式必不可少,但走出去的开放式课堂效果更好。书法的学习对于有些人来讲是枯燥的,尤其是初学阶段凭着一时新奇和热情,久了就会觉得乏味且困难了。大多数时候抄帖尚能自娱自乐,一说到创作便觉得头痛欲裂,这都是学书的必经之路。往往到外面去,到群众中去,参与到活动中学以致用,则效果要好很多。起初听到要参加活动会比较期待,到了现场又紧张了起来,写的时候更紧张,手也抖,心也颤,紧张之后便有了思考。所谓“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癸卯冬月下瀚陶方博于风信草堂
和学员们参观“寿如金石佳且好”泾川四老书画展
组织学员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看稿会
陶方博老师简介
陶方博,1986年生于甘肃泾川,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平凉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草书委员会副主任、评审委员会委员,平凉市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