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梅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聚焦“大单元”,共研“新课堂”
滨北学校地理组基于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课例研说活动

阅读513

深水宜平,方可涵物,川泽不息,博蕴其心。教学与教研是平衡教师专业发展的经纬。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核心素养和大单元教学的联系,切实提高教学能力与学科教学素养,增强单元整体教学实效,12月1日上午,我校全体地理教师齐聚一堂,开展了基于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课例研说活动。

宋云老师的说课课题是《“白山黑水”东北地区》以寒假东北旅游视频形式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根据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要求,设立三个单元目标,设计三个学习课时,并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评价任务一: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说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并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并通过活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要素之间的联系。评价任务二: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东北地区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自然环境对其分布的影响。通过自主学习方式说出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总结因素、分析原因。评价任务三: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东北地区工农业的发展特点,归纳自然环境对工农业的影响。通过视频方式,让学生理解东北工农业发展状况,并能掌握分析工农业发展的因素。

郑彬侠老师的课例是《世界的气候》

《世界的气候》是七年级地理的重要章节。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他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年龄特点,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 ,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标下的新教育理念。

李想老师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题是八年级下册东北地区,是适合大单元教学十分典型的地理区域,包括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与城市和产业分布。李想老师首先创设了闯关东的情景,再以项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调动学生自主的深度学习和探究。通过问题把大单元分解成一个个小单元。整个单元学习以情境化任务为驱动,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科实践,注重学科思维和探究模式的运用,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王东然老师以《世界的气候》为主题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他先分析了2022版新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课程要求,进而分析了学情、班情,最终呈现单元学习目标。王老师将本节课分为了四大课时,分别为《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评价任务明确具体,符合教学评一致性。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此次大单元教学活动使老师们明白了大单元整体设计的意义,对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和方法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滨北教师们将继续探索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阅读 51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