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实验幼儿园滨湖分园益智区拼图观察记录

两幅面孔
创建于2023-12-01
阅读 28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观察教师:孔令杉

观察幼儿:小一班部分幼儿

观察时间:11月

观察背景:最近发现孩子对于新投放的玩具拼图十分感兴趣,幼儿都喜欢动脑筋去操作拼图,在活动中幼儿自主活动,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一开始给孩子投放的是磁吸拼图,投放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对于拼图的兴趣降低了,也没有孩子去操作拼图了。

    在区域分享时,我询问了孩子原因,原来是因为磁吸拼图难度较大,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于是,我又投放了四块拼图和六块拼图让幼儿进行操作。

四块拼图

  四块拼图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还是很容易操作的,有的孩子24秒就可以完成拼图。

00:24

六块拼图

  在四块拼图的基础上,又投放了六块拼图供幼儿探索操作,发现六块拼图就不容易较快去完成,需要半分钟去完成。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需要在五分钟之内完成。

00:29

立体拼图

  有了四块和六块拼图的经验后,让孩子探索了立体拼图。通过观察发现,能力较强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也能较快的去完成,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区域分享环节,让能力较强的幼儿进行了如何完成立体拼图的分享,教师补充了拼立体拼图时需注意的问题:如:可以先找出动物的身体→头→脚、脚朝向的方向要一致、卡扣之间卡结实等问题。

01:27

表情拼图

  佳逸先找出嘴巴,找到嘴巴之后,把两块拼图竖着放,再去找眼睛从而完成拼图。

00:36

  韬韬先找到眼睛,把眼睛的两块拼图平铺放在桌子上,再找到嘴巴从而完成拼图。

00:14

  通过观察发现,这两位小朋友完成表情拼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佳逸是竖着完成,韬韬是以平铺的方式完成。由此可见,两位小朋友的思维方式不同,从而完成拼图的技巧也不同。

记录表

  在观察的过程中,记录了孩子操作每种拼图时所用的时间及是否完成拼图,可以发起“看谁用时最短”挑战,从而激发孩子们玩拼图的乐趣。

二人比赛

  在熟练掌握了拼图的技巧后,佳逸和韬韬发起了四块拼图的比赛,韬韬比佳逸率先完成,并很自豪的对着佳逸说:我赢了!佳逸看到韬韬完成后,也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有耐心的完成了自己的拼图。

00:29

  进行完四块拼图的比赛后,第二天,佳逸和韬韬又开始了表情拼图的比赛。佳逸是先找到嘴巴→眼睛,韬韬是先找到眼睛→嘴巴,在拼图过程中两个小朋友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最后呈现完成拼图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00:41

幼儿行为分析:

1.《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发展是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又要充分尊重幼儿连续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支持孩子的活动,适时地去介入,帮助孩子提升经验,同时教育要做到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2.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拼图的过程中,他们会仔细观察每个拼图块的形状和颜色,并不断尝试,直到找到正确的位置。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

3.具有耐心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在完成拼图的过程中,幼儿都能够集中注意力,专注于任务,并保持耐心。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即使遇到困难也会继续尝试。这种耐心和专注的能力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完成拼图的技巧。

4.具有社交和同伴合作能力。

在拼图过程中,幼儿们会互相帮助,分享他们的拼图块。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完成拼图后,韬韬和佳逸在拼图完成后特别有成就感,愿意向其他幼儿展示他们完成的拼图,并分享他们的成就。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

教师支持策略:

1.多为幼儿提供同类材料,满足幼儿操作需求。

2.创造幼儿间交流的机会,鼓励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交往技能。

幼儿年龄小,很多时候只会自己一个人玩,以自我为中心,老师要善于捕捉机会,让孩子有机会互动。在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中帮助孩子去自我中心,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对幼儿喜欢探索的行为进行表扬,多鼓励幼儿。

益智区其他材料

阅读 28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