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0日至22日,第三届“宜都好课堂”初中语文优课展评活动在宜都市外国语学校举行。全市青年教师、教研组长、学科中心组成员、罗凤芹名师工作室成员到场观摩。本次活动聚焦于“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的群文阅读”,致力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着力创建素养课堂、生动课堂、精彩课堂,来自12所学校的15位教师从五大教联体内的初赛选拔中脱颖而出,亮相决赛,同台竞技,各展风采。决赛现场,少长咸集。有初出茅庐奋发进取的教坛新秀,有笃行不怠渐入佳境的青年骨干,有长年累月坚守如初的人师长者。课堂风格,多姿多彩。或清新柔美恰似春风拂柳,或睿智大气仿佛空谷传声,或朴素沉稳犹如古树参天。俊采星驰,切磋研习。他们精心准备,倾情奉献,以精湛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艺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展示了真我风采,也让与会者如沐春风,一睹风采。无论是精准的文本解读,还是精巧的教学设计,甚或是精彩的课堂生成,无不展示了全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在新课标背景下守正创新所结出的硕果,展现了宜都初中语文教师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专业态度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宏愿。
面对“大单元教学”,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突围?本次参展的优秀课例无疑给予了精彩绝伦的回应。纵观15节课,涵盖七八九三个年段,涉及小说、童话、寓言、神话、散文、说明文、现代诗、古诗词、文言文等多种体式。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老师们运用整体性、系统性和生长性课程思维,围绕核心议题、主题要素、风格流派、思想观念、方法策略等对上述学习资源进行结构化组元,开展群文阅读,促进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从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来看,单篇教学的局限得以突破,群文群学的魅力得以释放,大单元教学的范式得以创生。擘肌分理,溯本求源,能够于芸芸中卓然超拔、脱颖而出者,皆能“咬定素养不放松,立根原在语言中”。结合课例,具体析之:
1、素养立意,群文组元科学化。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的群文阅读,需要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重新组建学习单元,这也是目前一线教师普遍认为的难点所在。望而生畏,畏缩不前?参赛选手勇立潮头,迎难而上,聚焦素养,科学组元,打通堵点,消除痛点。例如《李清照群词联读》,选取了同一词人三首不同时代的作品,其中《渔家傲》为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中的一首,《如梦令》为课后古诗词诵读中的第四首,《一剪梅》为课外补充,以同质同人组元,引导学生体悟同一文人的创作特色及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力,细化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既落实了“抓典型意象”“品词作语言”等语文要素,又呼应八上第六单元导语提示,兼顾到了人文主题——感受古人的品格与志趣。又如《小说<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联读》,同样采取了双线组元,从人文主题看,紧扣单元主题“观察世间百态,加深对人生、生活的理解”,从语文要素看,紧扣单元目标“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反差艺术”“叙述视角”等,紧扣“小说”这一文体特征,开掘“真情”这一思想主旨。小说是最接近人生的文本,是最丰富、最具体、最真实的一种人生体现。所以读经典小说也要观照自己的人生。教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人物,能够与小说人物共情,并且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小说中某底层人物,会如何生活,引导学生读出了一份真情和温情。类似的有八上第六单元杜甫诗歌联读,抓住“圣心”和“眼泪”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还有的关注七上第六单元导读中的“联想和想象”,八上第五单元的“说明顺序”和“逻辑思维”,从方法策略角度确定议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种基于新课标理念,运用整合与联结的思维进行的组元,无论是教材编好的自然单元,还是教者创新的跨界组元,都坚持了素养立意,助力学生在“母语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合理。
2、四维互动,文本解读专业化。特级教师于漪曾有过论述:“语文教师进行文本解读,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文本解读,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可见,文本解读之于语文教学,举足轻重,动关全局。专业的文本解读,常常是要读出文章的味道。向蓉萍老师所执教的《内心富足者,独行也如众——<饮酒><陋室铭>诗文阅读》课,由表及里,涵咏诗文,沉潜内里,直抵陶、刘二人的精神世界,去异求同,“无”中寻“有”。以“三无”(无烦扰之心,无消极之意,无屈服之举)和“三有”(有安贫乐道之心,有淡泊名利之志,有洁身自好之德),对举立意,由文本深入人本,澡雪精神,启迪智慧,亮点突出,特色鲜明。教师解读文本,兼顾了权威性解读和建设性解读,既准确又有新意。《生如夏花,灼灼其华——李清照群词联读》课选取的是同一词人在不同人生阶段所创作的三首代表词作——《如梦令》《一剪梅》和《渔家傲》。教者立足文本,分析教材,挖掘共性,剖析个性,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词与诗的区别,带领学生探究典型意象的表情达意功能,循意象解女儿情,探心路明丈夫气,理清词人在不同人生状态下的情感内涵和思想走向,领悟词人的精神品质,感受古人品格与志趣。黄辰老师选取的是七上第五单元内的三篇文章自然群文,贯古今,通中外,难度大。教师立足作者文本,从文题切入,聚焦情感,层层剥笋,群文联点,三“笑”角度,新颖别致。课堂上,教师独辟新径,扣住冷暖色调词语的情感表达视角,群品细节,放飞学者文本,透析情感之变化,引领价值观之形成。诸如此类专业的文本解读,做到了立足作者文本,兼顾编者文本,确立教者文本,放飞学者文本,四维互动,切中肯綮,成就了百花齐放的初中语文好课堂。
3、以学定教,目标定向精准化。在科学组元与准确解读的基础上,教者还要做好学情研判,细化学习目标,正如肖培东老师所说,备课时,回到学生角色,实行角色互换,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文章,思考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和不能读懂的可能是什么?明起点,定终点,以学定教,确保课时目标明确,且切中真实学情。向婷婷老师所执教的《生如夏花,灼灼其华》,对学情有一个准确的预判: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诗文鉴赏能力,较易理解《如梦令》和《一剪梅》,但《渔家傲》词情复杂,且学生对词人生平和创作背景较为陌生,学习起来有难度,于是老师采用“2+1”群文组合模式,以文析法,以法析文,引导学生先在《如梦令》和《一剪梅》中习法,再用法读懂《渔家傲》。最终,教者将目标定为“诵读,了解词作内容,感知词作风格”,“品读,体会作者情感,习得鉴赏方法”和“联读,领悟词人气质,涵养人生品格”。抓典型意象,品词作语言,悟作品情思,目标正确、简洁又有层级。两节《<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联读》课,都依体而教,着眼于“讽刺小说”,关注到“对比变化”和“世态人情”。但余晓老师所执教的《观芸芸众生相,品世间百样情》还敏锐地捕捉到了“叙述艺术”。小说的阅读路径有两条:从故事层面看小说“写了什么”,从叙述层面看作者“怎么说”。语文老师要让学生从一个不高明的读者朝向成熟的读者发展,主要应从叙述层面着力。教师精准地把握了这一点,挖掘出了两篇中外小说最共性最核心的内涵,找准了二者之间共同的独有的价值,在目标中明确了“探讨不同角度的反差艺术”和“理解不同视角的创作意图”,引导学生从读懂“这一篇”到会读“这一类”。
4、系统观照,活动版块结构化。大单元教学应围绕特定主题,观照整体,确定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序发挥“任务驱动”的最大价值。尹双龙老师设计五大环节,立体观照“一体四面”,从文言、文章到文学、文化,逐层深入,梯度明显。朱小红老师创设情境,引出话题——想象,以“品情节明特点”“析人物得方法”和“展身手编续集”三大活动任务为主线,默读贯穿,有条不紊,以习得方法为目标,启想象,练思维,获新知。鲜红波老师的课堂围绕单元重点“联想和想象”设计并展开教学,三大环节,条分缕析,求同比异,注重思辨。张金焱老师以情境导入,借由五大任务,抓字词,品景悟情,联群诗,探究圣心,披文入情,沿波讨源。刘思维老师聚焦“泪诗”,引导学生诵读“泪”诗,比析“泪”句,挖掘“泪”因,思辨“泪”人,以“泪”切入,异中求同,解读“泪”涵,领悟诗人情怀,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两堂说明文群读课,由表及里,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李淑君老师带领学生由篇章到句词,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探究“从概括到具体”和“从具体到概括”的说明顺序,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罗均芳老师妙用注脚式群文阅读,引导学生看懂一幅画、说明一幅画、享受一幅画,实现跨学科教学,组织严密,推进有序。陈冬玲老师精心策划三大学习活动,由学文到习法再到用法,用心良苦。好的初中语文课堂,大处着眼,系统布局,善于将教学版块结构化,在各种语言文字的构建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5、大胆聚焦,语言品鉴深刻化。新课标明确了“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黄厚江老师说:“阅读教学的根,要深深扎进文本语言文字的土壤之中。”语文课堂应尽量聚焦,立足语用,发挥“以一带三”的效应。《生如夏花,灼灼其华——李清照群词联读》立足“语言实践”的核心,老师巧妙引导学生在“报”字前添加修饰语,来表达词人与天帝对话时的心境。这种文本补白式分析,有益于学生“穿行在语言文字之中”,沉潜涵咏,入境入情。同样的,《浊世的“醉”与“醒”——<范进中举><刘姥姥进大观园>语言描写的艺术鉴赏》,聚焦语言,如借助“好!我有 !”的句式把范进的心声传达出来,在品读补白中透视人物内心,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双边互动效果佳。《内心富足者,独行也如众——<饮酒><陋室铭>诗文阅读》采取分层推进式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韵味、读出情味,读中体情,读中悟道。同样重视朗读,宋庆丽老师的诗歌联读课倾向于美诗美读,景明杰老师的小说鉴赏课侧重于角色演读。《观芸芸众生相,品世间百样情——小说<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联读》,关注语用,对话充分。教者智慧取舍,大胆聚焦,如研读胡屠户与菲利普夫妇,只聚焦典型语言;体会小人物的辛苦,让学生换口吻讲一至七段的故事。课堂活动中,学生始终“与文字做亲密的接触”。类似的,还有黄家红老师的课堂,聚焦人物描写的特写镜头,定格变色龙式的形象。此外,美点揣摩式欣赏也让好课堂锦上添花。在这些聚焦语用的活动中,老师在向后退,学生到中央来主动分享,课堂成为更加开放的场域。好的语文课堂“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真正实现了“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但,缺憾不应成为拒绝圆满的借口。我们应当直面问题,追求卓越,用李祖贵老师所说的“三只眼”不断审视自己的课堂,逐步改进自己的教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课堂。从“教材用得如何”、“教师教得如何”和“学生学得如何”三个维度反观语文课堂教学,避免生搬硬套、机械模仿,犹疑不决、混淆芜杂,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浅尝辄止、平面滑行,我行我素、强加于人……三只眼睛,照亮教学,发现问题,而要解决问题,点亮课堂,提升质量,还需要我们努力做到四个转变:
1、转变教材观。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针对大单元教学,例子就不再囿于教材,它既可以跨单元,也可以跨学科、跨生活学习等,这就需要教师强化“用例”观念,精准定位每篇例子在群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善用教材,用足教材,精选例子,用好例子。为此,我们要主动思考、深入解读,可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切忌生搬硬套、贻误课堂;我们要整合资源、科学组元,可以双线提取、文道并行,切忌合而不群、主旨不清;我们要准确定向、明细目标,可以依托课标,依据学情,切忌课型不明,芜杂不精。
2、转变课堂观。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堂延伸至生活里,将学习融入到生命中,变斗室为天地,化须臾为无穷。在现实生活中健康、准确、便利地学习并运用语文才是教学的目的。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发力?核心在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在学法,贵在用法,学用一体。如情境适切,解决实际问题,不要为了情境而情境,避免多此一举,横加阻碍;关注体式,讲求阅读策略和方法,求同比异,从“读懂一篇”到“愿读一本”、“会读一类”,避免兴味索然,一筹莫展;选点聚焦,扎根语言文字,上出语文味,美文精读,肯下功夫浸润交流,细节揣摩,愿花时间驻足品鉴,避免浅尝辄止,平面滑行;拓展实践,同等规划课内外学习,构建立体完整的知识体系,避免片面狭隘,扁平短浅。
3、转变训练观。组织活动,系统布设有梯度的学习任务。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在理解和感受课文教学点的过程中体验(建构)。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解决教学点的问题,这一学习活动就是“建构”语文知识的过程。我们的语文课堂既要有整体宏观地架构,也要有具体而微地布局。不应以机械刻板的答题格式晦暗了语文的灵动生机,而要以问题探究为导向,遵循课文、阅读和学习等逻辑,设置清晰合理的环节,用任务驱动深度学习,引导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针对学生突破重难点可能遇到的瓶颈,应及时地搭建好学习支架,以便促成学生能力的进阶,素养的提升,精神的成长。
4、转变评价观。我们要关注教,更要关注学,因为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通过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学得怎么样来评判。关注学生的学,就要关注习得,讲求评价之于课堂教学的推进、深入和调节作用。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有效地评价学生,或含蓄评判,或巧妙引导,或准确校补,或艺术深化。徐杰老师说,评价要讲究分寸,既不能失之于宽,也不能苛之以严。评价不只是判断对错,机械地敲定“标准答案”,明知学生活动不充分,在其无言以对的时候,还我行我素,强加于人。评价更不是良莠不分,一味表扬和肯定,明显游离中心,答非所问,甚至发生常识性错误,还“你很棒”“说得好”。评价要严慈相济,做到言之有味,言之有物,言之有术。
大单元,群阅读;多元路径,多彩课堂。宜都市初中语文教研员彭泽元总结时强调:教无止境,课堂教学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恪守正道,尊重常识,尊重规律,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老师们小步渐进,不断前行。他寄语全市初中语文教师尤其青年教师,要有梦想,有追求,心境澄明,意志执著,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路上不断超越,走向广远,走向成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钟灵毓秀的大泽之北,人杰地灵的宜教之都,宜都初中语文人初心如磐,怀揣语文的理想,履践致远,追寻理想的语文。来寻“你”,途过千千山,万万水,灯火如明,我心澄明。
作者|罗凤芹 周新 向玉平 艾雪梅 谷业军
执笔|谷业军
编辑|向成晗
审核|彭泽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