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聚焦统计本质 提升数据意识—山东省小学数学“新课标新课堂”系列研讨——“统计”教学研讨会纪实

长岛第二实验学校 赵苗
创建于2023-11-30
阅读 5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交流各地实施新课标的经验,探寻新课标实施的路径和策略。2023年11月30日长岛综合试验区第二实验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学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新课标新课堂"系列研讨活动——统计教学研讨会》。

在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徐云鸿老师精彩的《统计教学的“新”与“旧”》主题报告中拉开帷幕。徐老师从数学文化教学研究价值、数学文化教学研究创新、数学文化教学研究成效三方面阐述了数学文化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后续教研内容更加深入的理解做了有限的铺垫。

第一节课是由朱丽颖老师执教的《平均数》,朱老师在课堂中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初步认识平均数:看一看,想一想,用什么数可以代表7号运动员的投篮水平?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第二个活动是深入理解平均数:观察数据,估一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说一说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范围。

第二节课是由青岛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管群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比赛导入,以谁的投篮水平高,该怎么比才能比出他们投篮水平的高低呢?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再分两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管老师注重渗透数学文化,从《周易》《九章算术》中寻找移多补少的来源,最后联系生活,出示小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

  第三节课是由淄博市桓台县第四小学的于新星老师在《统计中的百分数》这节课中,从真实的问题情境入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充分体现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多元的经验中进行关联,突出百分数的刻画价值。在随机现象中,凸显百分数的统计价值。

接下来是威海市高区教研中心于华静老师带来的《百分数》课堂教学。关于本节课,于老师设计了两个任务:1.制定男生拍篮球成绩的两级标准。2.制定男生拍篮球成绩的四级标准。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收集数据,体会数据的价值,通过整理数据,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数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观摩完四节课后,由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的管群老师带来《平均数》的说课设计,来自淄博市桓台县第四小学的于新星老师带来的《百分数》的说课设计。老师们充分挖掘“平均数”和“百分数”的丰富内涵,带领学生在探“理”和寻“法”中不断充实、逐渐丰满的认知过程,构建有深度的课堂,让平均数和百分数的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发展了学生的数据意识。

来自滕州市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齐鲁名师肖捷文带来报告专家《聚焦概念本质发展数据意识》。肖老师指出跳过代表量,直奔平均数,关注平均数的计算水平,缺乏对平均数现实意义的关注。学生只理解这层含义还达不到对平均数的统计水平的理解。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内化学习过程与思想方法,使平均数的知识进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使操作体验与思维经验进入学生的理性系统中。

来自威海市高区教研中心的于华静主任带来《凸显百分数统计意义 培养数据意识》。于老师对整个百分数这一大单元进行了整合与分析。从课标、教材、学情、目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下午的专家报告由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原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曹培英以《怎样落实课标:以数据意识培养为例》为题,从课标精神为出发点,理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数据意识解读,并告诉我们怎样培养数据意识。

通过课例研讨和专家讲座,数学教师们有所感,有所悟。努力践行新课标,打造优秀高质的数学课堂,让核心素养在深耕的沃土中硕果累累。

长岛第二实验学校 吴琼:新标准关于《平均数》有以下变化,平均数内容的教学重点从平均数的计算转向平均数意义的理解,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平均数中蕴含的统计思想,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听了朱丽颖老师的《平均数》感悟很深。

      1.真实情景,感受平均数的必要性。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感受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学生在寻找公平的比较方法时,平均数这个统计量应用而生。平均数是9分,比赛一定得9分吗?生:不是。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虚拟性。

      2.数形结合,加深平均数的认识与理解,课标指出平均数可以刻画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知道平均数是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的数,能描述平均数的含义。老师用“新增加一场比赛,平均数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一核心问题,感受平均数敏感性的同时,使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更全面、丰富。

      3.整理分析,关注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引领学生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感受到随机抽样获得代表数据的平均个数,从而推断总体样本的平均个数,让统计味更浓,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数作为统计量的价值。

       4.通过比赛、电影评分、中国速度、全球平均气温、每月用水量、航天100星等一系列贴近真实案例,让孩子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更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润物无声。

长岛第二实验学校  孙小茜: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至关重要的,不但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 教学中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会努力践行新课标的要求,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安排教学路线,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多去思考和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要敢于突破自己已有的旧的教学模式,快速学习、实践更好的方法,敢于打破重建,不断更新进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其困。学生数据分析意识的培养,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数据分析观念的建立,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有意识地加以渗透、引导。引导学生对数据的感觉,引发亲切感;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作出决策和推断;引导学生体验数据的随机性。这样,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才会落地、开花、结果。小学数学“新课标,新课堂”系列研讨活动既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引领。 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不仅对新课标的价值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掌握了新课标的整体方向,而且从思想层面推动了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践行新课标,做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

阅读 5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