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课堂,以教促思
——胜华小学数学组参加山东省“新课标新课堂”统计教学研讨会

悠悠绿茶
创建于2023-11-30
阅读 18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与要求,交流各地实施新课标的经验,探寻新课标实施的路径与策略,11月30日8:00-17:30,山东省小学数学“新课标新课堂”系列研讨活动——统计教学研讨会在钉钉群进行了在线直播,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培养数据意识,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胜华小学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上午,首先由山东省教科院的徐云鸿主任带来讲座《统计教学的“新”与“旧” 》。徐主任从此次统计教学的研究历程、统计教学案例《百分数》的1.0版本到4.0版本、怎样用“旧教材”落实“新课标”三个方面介绍了我省在统计教学探索中的有益探索。

  接着,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分别由四位老师带来四节观摩课。来自滕州市实验小学的朱丽颖老师执教《平均数》。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的管群老师执教《平均数》。来自淄博市桓台县第四小学的于新星老师执教《百分数》。来自威海市高新区教研中心教研员于华静执教《百分数》。

  平均数是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小学数学里,它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也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两位老师的教学均让学生明白平均数是怎么产生的,使学生认识到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其次,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最后,借助大量真实的数级,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有:1.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是两节课最突出的优点点。《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与生活实际密切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两位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内容都是与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密切联系的。这些内容都是来自学生身边的、通过情境的辨析,问题的解决,既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体会到“求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广泛交流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数学交流”的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于我们周围的生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2.课堂氛围轻松活跃。两位老师营造了愉悦和谐的氛围,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了真实有效的课堂。在课的导入中,教师以真实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知的教学中,以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疑惑;在巩固练习中,融入生活,让学生亲近数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很紧密,教师具有亲和力,能够努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求知欲,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注重引导启发,使学生自悟。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引导不能简单地由老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在练习环节,反复提问学生:平均数衡量的是什么?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平均数的意义。4.渗透数学文化元素为课堂增加厚重感。如《周易》中关于裒多易寡,《九章算术》中关于减多益少,还有比利时的凯特勒的统计研究等,都为课堂增色颇多。

  教学《百分数》的老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1.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在教学中,通过课前让学生广泛收集、整理生活中百分数的信息,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人们喜欢使用百分数?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利于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2.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百分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与分数有所不同,但它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用分数基本相同。教学中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类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3.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百分数和分数虽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意义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四节观摩课后,由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的管群老师带来《平均数》的说课设计,来自淄博市桓台县第四小学的于新星老师带来《百分数》的说课设计。来自滕州市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齐鲁名师肖捷文带来报告专家《聚焦概念本质发展数据意识》。来自威海市高区教研中心的于华静主任带来《凸显百分数统计意义 培养数据意识》。老师们充分挖掘“平均数”和“百分数”的丰富内涵,带领学生在探“理”和寻“法”中不断充实、逐渐丰满的认知过程,构建有深度的课堂,让平均数和百分数的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发展了学生的数据意识。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下午的专家报告由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原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 曹培英带来《怎样落实课标——以数据意识及其培养为例》。

        曹院长从导读、概述、数据意识解读等方面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实践新课标我们要以往的经验要求真务实加传承创新。曹院长以案例为基础阐述了统计的育人价值:(1)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2)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与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3)有助于培养学生以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事物,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4)有助于发展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有助于积淀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体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6)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曹院长指出,深化数据意识的内涵要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在价值观层面的内涵要有求实精神;在思想观点层面的内涵要有整体观、随机观、相对观;在知识技能层面的内涵是数据收集一整理、描述→分析判断的全过程。整体观:更多归纳,总体观察、把握随机观:不确定、有统计规律;相对观:存在例外,只有“好”和“不好”(按需选择)。在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方面,曹院长提出以下注意要求:(1)让学生亲历统计活动的过程;(2)让学生亲近数据、感悟数据;(3)开发课内外统计活动的资源;(4)体会真实数据的统计价值;(5)挖掘问题的统计内涵;(6)加强赌徒分析的教学;(7)合理选择数据的表达方式;(8)增加可能性教学的科学性;(9)改进统计与概率的学习评价。

        曹院长总结,核心素养重要表现:数据意识;内涵解读:学生要求,教师储备;培养策略:从情感到认知;从过程到方法数据意识:有趣、好玩,但“想说喜欢不容易”改进空间还很大,关键在于:教师要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引导儿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感悟数据。

  最后,主持人陈梅老师和徐云鸿老师对曹老师的报告进行了总结。徐云鸿老师点出了五有:有系统的观点、有创新的观念、有生动的案例、有丰富的策略、有历史的沿革。提出了反复学习、提高认识、改变行为的要求。

  道阻且长,行则将之。本次培训专业的引领促进了老师们教育理念的更新,使老师更加清晰的领会到新课标的精神要旨和深刻内涵。我们要不断学习,努力做到心中有“标准”,脚下有路径,手中有行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育教学改革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且行且思、且悟且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撰稿:高安莉 贺瑜)

阅读 18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