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践行新课程标准精神,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2023年11月20日西韩岭学校(小学部)在9月份开展二,四,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公开课后,再次推出一、三、五年级优质公开课 。
公开课不仅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还侧面显示了各个班级各领域方面的发展水平,展现出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认知能力。
高彩林老师讲授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这一内容。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上。高老师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并且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对图画内容让学生详细、有序地描述,加强了对题意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弓敏老师带来一年级语文《升国旗》一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头,就是一个课堂的亮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弓老师设计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开头,让小朋友视频感受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弓老师教学中,把朗读目标定位在有感情朗读,课文虽只有短短五句话,但是教师采用了多种朗读方法,除了一般语文课上常用的指名读、齐读之外,针对低年级小朋友的特点,还采用了开火车、领读、范读等方法,这些都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朱雅萌老师也讲授《升国旗》一课。朱老师在教学中能借助图片,国歌,以及升国旗的录像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在教学开始时,老师就出示国旗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我国的国旗;让学生知道国旗是代表国家的,应当尊敬国旗。在学生直观感受后,再采用各种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把国旗在蓝天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的动态美读出来。因此,整节课学生的朗读热情都非常高涨,主动地要去读,去表达对国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能应用多媒体课件,多用语言进行鼓励,积极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有意识引导他们观察、想象,朗读、等综合手段,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
裴建春老师讲授一年级数学《求未知数》。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得很合理,学生认识了小括号、了解它表示的意义。课堂环节设计合理,复习旧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情境导入,学生提出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增强师生互动。
魏桂芳老师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魏教师能够依标椐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合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教法学法比较得当。文章围绕"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个中心句,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这个顺序来写,具体写海面、海底,概括写海滩、海岛。魏老师能从全篇着眼,抓住全篇的重点海面、海底这两个部分,引导学生深入的读书,画出重点的词句,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品味、分析,如海水的五光十色,珊瑚像花朵、像鹿角,海参的懒洋洋,大龙虾的威武,鱼的多、美等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李静怡老师讲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李老师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李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在教学中,李老师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一折1/2和用不同的方法折出1/4,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地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韩肖利老师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感受小兴安岭的美,在教学中,老师利用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在新课标下,朗读已成阅读教学的“热点”。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韩老师的课堂,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男女生读、指名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在学习课文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春、夏两段。老师在引领学生欣赏春天的小兴安岭时采用扶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段中的每一句入手,先了解描写了哪些景物,再感受春天景物的特点,最后指导感情朗读。
韩少礼老师讲授五年级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韩老师能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这样对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姚芳老师讲授《慈母情深》一课。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文本,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姚老师抓住文本中“我”与母亲之间的一段对话描写,课堂模拟母亲嘈杂的工作环境,通过师生合作朗读,引领学生感悟母亲挣钱的不易。本文从写法的视角来看,最大的特点是句式的反复。老师出示了文本第19自然段,通过对两段文字的比较阅读,学生不难发现这一段中一连3处提到“我的母亲”,像这样的重点句子,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通过对这样重点句进行反复品读,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好处——这样的反复强调,不仅加强朗读的节奏感,更是情感的升华。
赵春枝老师讲授《四季之美》这篇课文。赵老师抓住“美”这一条主线,让学生在充分朗读感悟后,体会作者笔下的语言文字美、韵味美、选材美。朗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自由朗读、默读、配乐读.…熟读成诵,最后结课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背诵出第一自然段。在教学设计上紧扣第一段进行品读,抓住其中的动态描写体会春天黎明的景致。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态描写的好处,运用了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口头加动词的练习,使学生明白在描写景物时,运用动态描写会使句子更丰富、更生动,也为句子增色。整体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把听课老师和学生们带入美的情境之中。
赵凤英老师讲授五年级数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赵教师能抓住学生认知特点,设计有梯度的前置小研究,鼓励学生在探究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例题的处理上,赵老师耐心引导学生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提示如何移动小数点,从而把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独立完成计算,然后互评,互帮,对意见不同的地方共同商讨。
杨佳丽老师讲授三年级英语《Let's est》。杨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英语口语流利,能用英语熟练驾驭教学。本课的教学观念新颖,设计构思精巧,体现师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老师采取“以人为本,以学促教”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有序的导、生动活泼的启发教学,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节课自始自终,学生表演、问和回答积极、主动,体现了这一教课时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关于食物的单词。因此在设计教案时遵循了"听先于说,说先于读,读先于写"及"词不离句"的词汇教学原则,积极创造真实、自然、愉悦的气氛以发展学生听、说、认读的综合语言技能。
杨志鹏老师带来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本节课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在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整理,复习练习设计有层次,整堂课中,师生之间始终保持着宽松,和谐的氛围,交流亲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上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的知识点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这样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景钰婷老师讲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What would you like》部分,该部分重点为学会五个单词"ice cream hamburger tea sandwich salad" 。重点句型通过理解情境中,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通过Sarah一家吃饭时的情境感知句型的语义和语用情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景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静态的文本教材变为动态的学习资源。并且在课上,让学生再现情境,感知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张琼老师教学五年级英语Unit4 “what can you do”。张老师整堂课的思路非常清晰,活动扎实有效。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又有梯度,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展示,是为了进步。在课后,降主任及各位听课老师就本次公开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各位老师都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讲课老师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既指出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也指出了这节课的一些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
公开课是一个学习和借鉴的过程,是一个交流和探讨的平台,是一个反思与提高的途径。在这次的公开课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是知识和技能方法策略,是一起进步的动力。
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我校教研教学的深入开展,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我校形成了积极浓厚的学习氛围。
审稿:李娜
编辑:徐叶平
照片: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