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标新视角,探索课堂展风采——记江西省小学数学第十五届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创建于2023-11-30
阅读 150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潜心教研勤探索,扎根教学促提升”。2023年11月28日—30日江西省第十五届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上饶市广信区第九小学如期举行。

  由上饶市广信区第九小学缪小华老师主讲的《年月日》。缪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益智比赛的情景导入课题,突出年月日产生的必要性,并寄语学生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缪老师的课有如下亮点:

   1.打破常规,学习年月日:采用地球绕太阳转动视频引出一年有365天6时,借助古罗马采用任务驱动及问题的引领下创造年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年历的产生、变化、形成的完整过程,理解年月日之间的大小和关系背后的道理,发展学生的量感。

   2.采用6时的冲突引出平年和闰年,借助学校特色益智节巩固大、小月的排列规律,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知识,提升能力。

  抚州市南城县第二小学杨驰老师执教的《麻姑米粉里的“数”与“量”》。杨老师从地方特色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知“数”与“量”,让孩子在自主探究过的过程中,深刻理解计数单位在数数和估数过程中的应用。

1.通过研究谷笪面积和稻谷数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数、估数,求面积和体积的过程,培养学生估测能力,以及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学生的量感。

2.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为得到教材预设的标准答案,而是真正结合生活实际,自发运用抽象、推理、建模从而提高分析能力。

  由鹰潭市第九小学何玲老师主讲《倍的认识》,何老师通过变魔术创设魔盒变化情境,揭示发现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1.建立魔盒的秘密场景,让学生在想象、归纳、思辨中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迁移知识并运用规律,促进“几倍”就是“几个几”的理解。

2.精心设计分层对倍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动手、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萍乡市安源学校欧阳雯婷老师主讲的《认识分米》,在生活的情境中,设问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1.在测量过程中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会选择分米做单位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量感。

2.在活动中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进率,同时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的估计和测量。

   九江市长虹小学柯朝承老师主讲的《找圆心》,找圆心是"圆的认识"的延伸拓展实践活动课,利用视频呈现制作纸陀螺和陀螺的转动引出找圆心。

1.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找圆心"的必要性,体会找圆心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2.两个活动让学生经历找圆片的圆心--找自行车钢圈的圆心--了解生活中找圆心的其它实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量感,发展数学抽象思维,初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分宜县第一中心小学习妃老师执教《平均数》,通过少先队员收集瓶子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小组的PK引发冲突,使学生产生学习平均数的需要,在新授环节中,首先求出第二组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引出“移多补少”法,再求第三组同学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引出“求和平均分”法,让学生感受两种方法的差异和联系,并且让学自主完成表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在感知平均数的意义中,算出第二组平均数是51,这时候发现和第二组收集瓶子数是一样的,引发问题这两个51的意义一样吗?两个51意义的比较,让学生感知平均数的意义: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平均数和每个组收集的瓶子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代表的不是单个组的水平,而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规律能力,渗透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上饶市逸夫小学的童秀丽老师执教《角的度量》(拓展)一课,从“测量”大概念下分析,对“角的度量”继续开展二维学习。学校不仅巩固了正确量角读度数的方法,还能对角的一边没有对准量角器零刻度线的角进行度量。感悟10° 10°地数,并知道角的大小就是指两边之间包含的度数。把握度量本质,凸现数学核心知识,学生经历合作探究,培养数学关键能力,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后,学生认识到基本单位在度量中的重要性,再由角的度量勾联以往的一维,二维度量,长度和面积,横向勾联不同维度的度量对象和度量方法。

  由婺源县高砂中心小学李云川老师主讲的《面积》,本课内容为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打基础,因此重点引导学生对规范的概念定义进行逻辑思考和归纳,同时掌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技巧和方法,井能够将生活中的物体表面进行量化井比较大小,通过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感悟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面积单位作准备。“量感”培养的重点不在于已知测量单位后的测量,而是让学生能够识别出数量的属性,并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量化。通过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等活动,实现数学思维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贯通,拼图作品环节的素材取自小学语文课本,适时地进行学科之间的整合。

  抚州市黎川县栗塘小学的余晴老师主讲的《排队问题》让我印象深刻,通过用图示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结果,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利用“数一数”“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新授环节中,关注学生方法的优化,注意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最后的练习重在巩固解决策略,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解题经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这次的学习受益匪浅,努力践行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亲身体验,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安排教学路线,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去思考和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阅读 15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