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倡导人们更多关注早产儿的生存与发展,采取有效行动,降低早产导致的疾病与死亡风险,2012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将每年11月17日设立为世界早产儿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在2016年将“有爱,有未来”设立为世界早产儿日中文永恒主题,旨在呼吁全社会关爱早产儿及其家庭,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促进母婴健康。 2023年世界早产儿日宣传口号为“有爱,有未来——相信拥抱的力量”,强调在所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照护中,母亲、新生儿和家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中心,推荐将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 KMC)作为所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规照护,并鼓励母亲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怎么算"早产儿"❓
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均称为早产儿。早产儿分为低危早产儿和高危早产儿。
低危早产儿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克,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的早产儿。
高危早产儿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异常情况的早产儿。
早产的原因有哪些❓
早产的原因有很多,根据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等时间段的不同,原因各异。①绒毛膜羊膜感染,是早产的重要原因。感染的来源是宫颈、阴道的微生物,部分来自宫内感染。感染也是导致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早产常与胎膜早破合并存在。②子宫畸形等因子宫发育不良而导致晚期流产或早产。③双胞胎或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可使宫腔内压力增高,提早临产而发生早产。④孕中期时,宫颈口被动扩张,羊膜囊向颈管膨出,因张力改变以致胎膜破裂,发生胎膜早破而致早产。
注意了,早产还与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孕期劳累颠簸、内分泌紊乱、吸烟、饮酒、吸毒等密切相关。
孕妈妈应注意什么?除此以外,孕妈妈特别是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双胎、多胎等早产高危人群更要注意以下方面:①营养全面,必要时补充铁、钙等制剂,防止铁、铜等微量元素缺乏引起早产。②避免剧烈活动,特别是要少做弯腰等会增加腹部压力的动作。③防止便秘,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免排便困难诱发早产。
鼠式护理(KMC) 的方法▪ 母亲靠于靠垫,调整舒适坐姿,向后仰躺;
▪ 将小婴儿裸体垂直放在胸前(妈妈的皮肤贴着宝宝的皮肤);
▪ 母婴进行肌肤接触时,母亲用手臂托住宝宝臀背部做好支撑;
▪ 给宝宝盖上包被,戴好帽子加强保暖;▪ 鼓励在袋鼠式护理进行时,一边说话一边眼神接触、轻轻抚摸婴儿、唱歌等,以刺激早产宝宝大脑生长发育。
早产儿居家护理需注意什么?
早产儿出院后,吃奶不好,怎么办
出院回家的72小时内,每一餐食的喂养量要维持在医院时的原有量,等到宝宝对家里环境开始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如果宝宝吸吮吞咽能力差,可在喂奶前1分钟,用手指练习吸吮吞咽的协调性,喂奶时妈妈躺着,让孩子趴在妈妈身上喝奶。如果孩子吞咽吸吮特别差,也可以用滴管、汤匙慢慢喂养。
早产儿饮食需要添加母乳强化剂吗
有的宝宝体重增长特别缓慢,在医生评估下可以添加母乳强化剂,需要把母乳挤出来加强化剂后再进行瓶喂。
早产儿出院后还有哪些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早产儿宝宝沐浴时应调节好环境温度,26-28℃为最佳,水温在40℃左右,注意动作轻柔。日常做好保暖,室温应保持在24-26℃,湿度维持在55%-65%。保持居室卫生清洁,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
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更差,应尽量减少人员探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每周可测体重1-2次,如果体重不增,应咨询医生找原因。
居家带养时,怎么判断早产儿“长得好”
吃奶好;体温正常;皮肤颜色正常;大小便正常;精神状态良好;体重增长好。
哪些情况需要就医
体温不正常,体温下降到35℃以下或上升到38℃以上,采取相应的升温或降温措施后,仍没有效果者应及时就医。呼吸不正常,出现呼吸急促、鼻翼翕动、呻吟;不吃奶或吃奶骤减;不哭或者哭声弱;发生腹胀、腹泻、痉挛、抽搐;皮肤颜色青紫或者皮肤黄染;出现以上情况都应该及时就医。
有哪些亲子互动的好方法
追视:可以采用带颜色的红球以及黑白卡片进行训练,宝宝平躺,在宝宝眼睛上方20厘米左右从中间移动。另外妈妈可以采用人脸训练早产宝宝的追视能力,以此吸引宝宝注意力。
追听:强化宝宝的追听效果,比如应用有声音的道具,将豆子放进空罐里,或者网上找乐器,训练过程中,需要保持平衡的节奏,否则容易吓到宝宝。还可以多和宝宝聊天说话。
抚触:抚触给孩子带来的触觉上的刺激会在孩子大脑形成一种反射,这时孩子的眼睛、手脚跟着活动起来,当这种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和活动较多时,可以促进孩子智力发育。适当的婴儿抚触,也可以减少孩子哭闹,可以更好地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