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陕硬刀具中心技术能手谭海兵
走进陕硬刀具中心铣工组,总会看到一个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年青人,他中等身材,着一身整洁的工装,工作中,只见他时而在认真消化工艺图纸;时而在仔细观察加工情况;时而又和工艺人员探讨研究;时而又在密切注视着设备运转情况……他就是陕硬刀具中心技术能手、攻坚克难的主力军——谭海兵。这位热血青年96年参加工作,来到陕硬公司,在铣床岗位一干就是二十多个年头,多年的执着与坚守,他熟练掌握了立铣、卧铣、工具铣和数控铣等各类铣床设备的操作技术,该同志以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刀具中心的一致赞誉,在刀具中心,无论是新品型号研制任务,还是各项重点生产工作,都有他积极参与的身影,曾连续多年获得厂级“双文明”先进个人,在工厂举办的青工技能比武中多次获奖,成绩的取得不仅得到了刀具中心领导和职工的一致认可,而且与他勤奋钻研,勇克难关的实干精神是分不开的……
(一)追求质量 永无止境
谭海兵同志从事铣工多年来,时刻都将“质量第一”践行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为保证产品质量,他给自己定下了“三零”产品的目标,即零废品、零缺陷和零返工,经他手加工完成的产品,经常受到检验员的称赞,为了尽快完成在手任务,给后序加工争取时间,加班、连班对他来说已成了一种习惯,仅在2020年,谭海兵工时计件金额、累计加班、连班等所有数据在青工中名列前茅,在行动上起到了表率作用,为生产夺取了宝贵时间。
一次,刀具中心重点工序机床电机轴因故障频发而最终导致损坏,为使生产延续,必须加工一根长轴来代替,加工任务便落在了他的身上,按要求,此工装为高精度机床配件,公差要求仅为0.05毫米,技术要求高,加工难度大,他所操作的机床从未加工过此类零件,为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减少加工费用,谭海兵凭借多年工作经验,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试加工,最终通过车、铣、磨等多工种配合,成功研制出适合此类零件加工的专用铣削刀具,使得这类刀具更加贴近被加工材料的形状,切削角度更加合理,最终完成了该机床配件的加工任务,使该设备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正常使用,保证了重点工序的顺利进行。
(二)积极探索 大胆革新
高超的操作技能是他前进的动力,工作中,谭海兵同志非常注重岗位技能的提高,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经常给自己“充电”,找来与本岗位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进行学习,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他的技术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青工,生产过程中为充分发挥机床高效率,他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最大限度挖掘设备的工作潜能,使设备得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工作效能,尤其在近几年,随着用户对复杂刀具的技术要求和使用性能以及质量外观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该同志以此为平台,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积极探索大胆革新。
今年3月份,在一次加工盘类刀具的过程中,当时由于任务重、批量大、质量严、风险高,在此情况下,为了保证进度,节约加工时间,降低生产成本,该同志打破以往的传统加工模式,通过反复积极探索,开动脑筋,策划出全新的加工方案,在与技术主管、工艺、检验等相关领导讨论研究后,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加工设想,优化了加工工艺,最终,由原来的单刀铣削改成组合式铣刀加工,提前3天完成了此批盘类刀具的加工任务,保证了工序加工节点,这种新型的铣削加工方式,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切削平稳、效率高、质量稳等多种优势,刀具铣削使用寿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2倍,甚至更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刀具成本和加工成本,这也为该盘类刀具后续加工探索出一条新型的加工套路。
(三)直面挑战 勇克难关
复杂刀具中的圆柱铣刀、盘铣刀、动定刀等具有代表性的特殊难加工产品,加工难度大,工艺要求严,生产交期紧,用该同志自己的话说“复杂刀具太复杂了,今天干这个,明天要那个,形形色色,奇形怪状,干了这么多年,简直都烦透了”,可是细心观察,他越“烦”,就越爱“钻”。
去年,某型号任务大梁铣刀在试制中,此产品技术要求高,加工难度大,没有两把刷子,一般人是干不出来的,在当时的情况下,此项任务的试生产已上升为“政治任务”,事关后续订货。仅一把大梁铣刀毛柸净重达五十多斤,加工风险可想而知,谭海兵同志在接到任务后,首先消化图纸,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他认真分析产品使用原理,构思加工方法,确定生产程序,正是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一套快捷、成熟、高效的加工思路在他的脑海中形成,生产过程中,刀具磨损快、设备损耗大、加工成本高,零件的外形特征与刀具以及设备之间极易发生干涉,一个个问题摆在面前,加工方法、切削参数、装夹定位、基准找正,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摸索,每一个因素都会对大梁铣刀的加工效率和质量产生影响,在常人眼里,此项工作根本无法完成,甚至有些人在一旁看热闹或看笑话,可是,谭海兵同志直面挑战,勇克难关,他和工艺技术人员共同实践加工方法,对大梁铣刀的使用性能反复研究,在结合大梁铣刀的特征,他制定合理的加工方案,优化加工程序,为有效改善费刀、损刀加工成本高的问题,每一个铣削参数都在生产过程中多次尝试,经过分刀铣削,不断调整加工思路,改进加工方案,最终出色完成了大梁铣刀的试生产任务。
(四)团结协作 赢得尊敬
谭海兵同志作为铣工组长,他秉承“抓节点、保交付、与淬火同行”的工作理念,结合小组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对症下药”,合理安排生产任务,使小组每个员工的特长和优势在各自的本职中都最大程度的得到充分发挥,主动团结和带领小组人员一次又一次出色的完成了外委外协加工和赶温工序,在此过程中,他在鼓励青工大胆探索,敢于实践,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把自己多年总结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其他青工,并耐心细致的向他们讲解复杂刀具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应注意的细节,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敬。
冬去春来,岁月寒暑,谭海兵热爱本职,一台机床,一双巧手,一块块“冷冰冰”的铁疙瘩在他的手里打造成一个个“亮晶晶”的零件,从新手到老手,从老手到高手,从高手到工匠,他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航空人的“工匠精神”,在创新思考和认真实践的基础上,谭海兵努力钻研,用认真画下了自己青春的轨迹;以精湛的技艺和过人的胆识,将自己的工作能力发挥到极致,用努力赢得了人生的精彩,这也正是他从一个胜利迈向另一个胜利的密决,然而,所有成功的背后,不知道凝聚了多少辛劳的汗水?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又克服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这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他今后不断前行的力量和源泉,相信,在陕硬前进的道路上,他会用“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敬业情怀和 “锲而不舍,勇克难关”的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自己更加精彩的铣削人生……
图/文/编辑/制作:三秦之子
审批:刘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