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秋的灿烂
手里攥着秋天里攒下的能量
捂热长江学子的寒冬
春来夏往 秋收冬藏
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及“新课标”下的劳动教育,增强学生们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们的自理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的态度,积极弘扬劳动精神,落实学校劳动特色教育。安庆长江学校初中部开展了主题为“巧手包饺子 实践促成长”的劳动实践活动。
01饺子的“前世今生”
饺子是中国传统美食,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说东汉末年瘟疫盛行,名医张仲景眼见灾民们饥寒交迫的惨状,便将羊肉和祛寒药材一起熬制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煮熟分给穷人们吃。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温暖,很多人耳朵的冻伤得到治愈。人们感怀张仲景的恩德,从此每逢冬至便模仿着做“娇耳”。因此有俗语道:“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据文献记载,饺子风靡于唐宋,在明朝成为约定俗成的除夕美食,在清代发展至鼎盛时期。古代饺子的名称多种多样,如:角儿、水点心、扁食等。而“饺”则是一个后起字,最早出现于宋朝。
02看花容易绣花难
孩子们在吴校的指导下认真地学习着,擀面皮,放馅料、捏饺子,看着校长很熟练的动作,到自己手里可是有点难啊。但在十指翻飞之间,各种形状的饺子还是诞生了,有的如金元宝,有的似百褶裙,有的像嫩柳条……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聊着开心的话题,开心和幸福都荡漾在了脸上。
0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饺子象征着团圆和美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通过劳动体验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劳动能力,也体会到父母一日三餐的辛苦与不易,同时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知行合一,学创融通,让劳动实践在成长的土壤里扎根萌芽、开花结果!
出锅啦!
此次包饺子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饺子的文化,体验了劳动的快乐,还锻炼了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营造了家庭的快乐氛围。希望越来越多的同学们加入到劳动实践的阵营,成为家务小能手,生活中的小达人!
活动策划:初中部
活动监督:郝金良
活动摄影:郝丹丹
活动美篇:束 雪
活动协作:全体班主任
感谢后勤部、食堂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