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故纳新,方能笃行致远;追求精进,永葆进取之心。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汇聚经验、积淀成果,助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集团教研部统一部署和精心安排的“课题校校行”活动下,省十四五规划课题《量感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研究》的中期报告交流分享活动相约线上,共话成长。本次活动特邀西安高新第十五小学教导处陈志纬主任参与并作指导。
本次课题中期报告主要从课题主持人作中期报告、课题微报告分享、课题研究思考分享以及教研专员点评四个方面进行。
汇报交流 启思新篇
课题主持人秦潇老师从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展示后续计划等方面进行阐述。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实践研究阶段秉承“共教共研共成长”的理念,以各自年级的量感研究课例为载体,以公开课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让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也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之一。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有关量的知识,积累了一定的度量经验,形成了“生活量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学实验等途径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将“生活量感”提升为“数学量感”,切实做到了有目的地研究。
课例分享 学思悟行
课题组成员解琪老师以《课桌有多长》一课进行分享,解老师摈弃了大多数教学设计思路,大胆地前置了对1厘米实际长度的感悟环节,让学生在看、捏、比、玩1厘米实物小棒的过程中,深入感知1厘米有多长之后,再过渡到在尺子上找1厘米、几厘米。这种过渡更加符合学生量感的发展,从实物一段可以触摸感知的长度,到一段可以看到的距离长度,这是一种思维的进阶。解老师本着培养学生“量感”发展的思路,去设计真正能发展学生量感的课程,让学生眼中有“尺”,心中有“量”。
刘航老师以《体积单位》为课例分享,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且对体积这一概念也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知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大小。难点在于结合生活实际,能准确估测身边物体的体积,发展空间观念,培养体积的量感。让学生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上升到“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与“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维体验 思辨内化
王瑛老师代表课题组成员对课题进行分享与思考,结合课题研究的主题 “量感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研究”,让学生在量感的培养中进行实践操作,充分体验量感。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课堂中,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让大部分学生的量感得到很好的培养。注重个体,关注全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动静结合,形象生动。在多维感官的刺激下,丰厚学生对量感知识形成的立体化,从而让量感在实践中跃迁。
专家引领 助推发展
陈志纬主任对课题研究给予充分肯定,结合自身多年扎根于教科研一线的经验,强调量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然而,这种源自直觉的量感在日常生活中却十分重要,我们要将重心更多地放在体验上,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悟、在活动中提升。陈主任的发言为课题的后续发展明确了方向,并且给予许多中肯的建议,鼓励各位课题主持人再接再厉,为下一段研究的深入开展做了积极动员和殷切鼓励。
深耕不辍,笃行致远。“课题校校行”活动的开展,让课题后期研究的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相信老师们定能不负韶华,以梦为马,在课题下一个阶段研究中凝心聚力、提升自我,相信课题研究的脚步将越来越踏实,终会开出灿烂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