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融合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安暖
创建于2023-11-29
阅读 24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龙岩市上杭县交通运输局 钟建和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多元性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这为我们如何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新传播环境中,挖掘和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以融合传播强化思想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和情感寄托。自古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具有包容各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共通性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应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新方法、新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好、阐释好,将其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文化底座。

以共性文化符号巩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是增强文化认同的关键。共性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认同的纽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和存续的载体。通过深挖这些符号的内涵价值和意义表征,可以进一步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逻辑和文化脉络,深化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例如,长城、长江、黄河等地理空间符号,孔子、孟子、庄子等历史名人符号,以及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符号,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和情感纽带。

发挥融合传播优势是推动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提供了丰富多元的交流场景,要善于运用融合传播手段,在内容上深耕细作,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各民族的价值引导与文化涵化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传播、表现各民族的文化魅力,更要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纳入中华民族文化的话语体系,不断拉近不同民族群众的心理距离,在“民心相通”的基础上助力各民族群体实现思想认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

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各民族青少年的影响力是培养未来共同体意识的关键。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者。要顺应融合趋势、创新传播手段,用“Z世代”喜闻乐见的融合传播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中华民族在思想观念、精神旨趣、生活方式上的活跃景象,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激发青少年群体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心理认同。

以融合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主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总之,以融合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共性文化符号巩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发挥融合传播优势以及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各民族青少年的影响力等多种途径,可以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传播和发展。

阅读 24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