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芹芹大夫为青光小学师生进行讲座培训“儿童冬春季节传染病的预防”

我就这么高🙆
创建于2023-11-29
阅读 35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儿童冬春季节传染病的预防

       冬春季天气干燥,由于孩子呼吸频率高、各脏器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如果饮水和饮食调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今天讲解几种常见的冬春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一定要谨而慎之的对待孩子的各项卫生保健,以确保孩子的健康。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北方的冬春季较为常见。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高热、寒战、畏寒、头痛、肌肉关节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也可有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结膜轻度充血、呕吐、腹泻等症状。儿童和青少年是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咳嗽、打喷嚏及大声说话时,病毒会随着口腔飞沫喷到病人周围的空气中,进入正常人的鼻黏膜而传染;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帕或者衣物等物品进行传播。潜伏期一般为1-4天,流感病毒的传播非常迅速,可以引起季节性的流行,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这种人群聚集的场所爆发。

对于流感的预防主要有如下措施:

1、在流感流行季之前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大家要做到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且用流动水洗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该立即要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的时候要使用手帕或者纸巾轻掩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4、在流感流行高峰期,在以下情况时建议大家佩戴口罩,首先是到医院就诊或陪同他人就诊时;第二是接触有流感样症状的病人时;还有就是前往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时;

5、要保持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卫生,根据天气情况适当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

6、做到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7、密切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出现发热等流感样症状时不要带病上课,包括课外的辅导班等,必要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二、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它不但可以引起上下呼吸道的感染,还能引起肺外的许多并发症,如支原体肾炎、肝炎、心肌炎、脑膜炎、溶血等。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比如患儿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就会将呼吸道的支原体散播到空气中,其他孩子吸入后就会被传染。

临床表现:

1、发热

       当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的时候,常常会有发热反应,主要表现为高热、中度发热、低热等三个热程,在病情刚刚发生的时候一般是高热。这种状况的持续时间并不是特别久,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就会转变为中度发热或低热,此时整个热程的持续时间就会比较久。

2、刺激性咳嗽

       刺激性咳嗽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突出表现,在咳嗽的时候一般都会带有粘稠的痰。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加重,咳嗽同时还有可能伴有憋气、呼吸困难的现象,这个时候应该重视起来,积极针对症状程度选择正确的治疗手段。

3、心肌损害

       肺炎支原体感染还会出现心肌损害症状,因为这种肺部病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会侵害全身多个系统,而心肌的损害就是比较明显的。这种情况发生之后就会出现胸闷、心跳加速、心慌、气促等不良症状,有时候还会出现气短的现象,甚至会让皮肤上出现皮疹。

预防:

       第一,平常一定要加强营养,不要挑食或者是偏食,一定要讲究饮食均衡多样化,增进孩子的抵抗力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同时,一定要适当的增加一些户外活动。而且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的给孩子增减衣服。

       第二,如果孩子免疫功能低下,经常感冒发烧,在流行季节期间,最好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外出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戴口罩。同时,要注意手卫生。

       如果孩子得了支原体肺炎,一定要积极的调节饮食,不仅能够缓解临床症状,同时也能够缩短病程。相反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也容易引起症状的加重。那孩子在得了支原体肺炎之后,应该如何正确的饮食呢?下面就介绍一下具体的方法。

1、注意均衡饮食:孩子得了支原体肺炎之后,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尽快的恢复健康,经常会额外的补充一些高能量的食物,但是这样大鱼大肉的吃饭不仅不会促进疾病的康复,相反有可能给机体造成更大的负担。

2、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从中医的角度讲,肺炎属于热病,因此不能够吃过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否则可能会引起局部的充血水肿,导致呼吸症状加重。

3、避免吃过多的水果:适当的摄入一定量的水果,对于机体的恢复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大量的摄入水果容易产生痰液,如果是一些寒凉的食物,也可以损伤患者的身体健康。

4、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在得了支原体肺炎之后,建议多吃一些绿色的蔬菜,蔬菜当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补充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5、适当摄入糖类以及高脂肪的食物:在得了肺炎之后不要给孩子吃太多的糖类,吃的过多容易痰液粘稠,同时也容易让病情加重。肉类这种高脂肪的食物要控制量,不要吃得过多。

    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调节饮食习惯,每日三餐均衡饮食,三餐定时定量。可以适当的多喝水,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但是一定要注意适量。避免吃辛辣刺激以及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果临床症状加重,应该及早去医院治疗。

三、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 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勤洗手、讲卫生;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四、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

       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不同型别病毒引起。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的食品摄入。

       3、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4、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5、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五、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治疗:

       早期确诊,早期用药是阻止病情进展的关键。治疗主要是抗菌抗病毒药物,并给予退热、止咳化痰等中药汤剂对症治疗。但抗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需要医生的指导。对大多数患者而言,病情可在1至2周得到缓解。

       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性疾病,由于儿童年纪小,得了肺炎往往发展迅速,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小儿肺炎,经过积极治疗,再配合中医疗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预防:(预防很简单,从点滴做起)

1、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勤洗手,至少要在饭前、外出回家后用流动水洗手。

2、多开窗通风,天气好的时候早中晚各通风一次,每次通风15分钟以上。

3、出门戴口罩,进出医疗机构一定要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尽量遮住口鼻。

4、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时期,尽量减少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

5、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多吃优质蛋白。

6、做好家庭卫生,如有家庭成员发生呼吸道感染,注意隔离。

7、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是预防流感和肺炎最安全有效的手段,每年8月中旬到11月初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

8、采用中医“外感四法”进行小儿推拿,可以起到疏风解表、开窍醒神、疏通头部经络,缓解头痛等作用,详情咨询青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院(青光村)中医科。

预防传染病,正确洗手很关键

阅读 3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