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育英幼儿园家园共育篇】——【如何帮助孩子更好的社交】

海阳市育英幼儿园
阅读 24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如何帮助孩子更好的社交”的孩子。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与同伴能友好相处。但如果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总表现得过分羞涩、不主动或屡屡发生冲突,家长就会很担心。接下来,我们通过以下三个不同案例,为大家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在家开朗,在外不合群。孩子在家开朗,证明他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为什么在外面的表现却和在家里有天壤之别呢?首先,孩子见到陌生人以及处于陌生环境中会产生不安全感,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所以他不愿与人交流。其次,在家中,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而在外面,孩子的这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失落感会造成孩子自我封闭。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各种儿童活动场所,多给他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孩子体会交朋友的快乐。当孩子遇到社交问题时,家长不要着急帮他,应鼓励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二、“跟随者”和“旁观者”。在社交活动中,很多孩子不是“参与者”而是“跟随者”,甚至是“旁观者”。实际上,只要是孩子自己认可的社交方式,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妥。“跟随”和“旁观”行为证明孩子具有一定的交往渴求,但因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差异,导致他在社交圈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比如,有的孩子性格偏文静,喜欢观望、追随,这样会令他更有安全感。当然,对于始终旁观的孩子,家长还是应想办法鼓励他成为参与者,但不要操之过急。往往有家长一看见别的孩子,就把自家孩子往外推:“去跟小朋友玩!”如果孩子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这种方式只会适得其反。孩子一直旁观,很可能是他不知道如何参与其中,这时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社交“小技巧”,如使用正确的社交语言:“我可以加入你们吗?”“我们交换玩具玩好不好?”;还可以邀请小伙伴来家里做客,让孩子作为主人参与其中,享受参与的乐趣。

  三、社交“小霸王”。这一类孩子常表现为易与人争执、打人、抢夺物品等。造成孩子具有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模仿。孩子偶然从生活中习得这种不恰当的行为,当自己与伙伴发生冲突时,便将这种行为付诸在自己的社交中。第二,归属感不清晰带来的抢夺行为。如今许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无论谁的东西他都可以拿,形成了“我想要的就是我的”等错误观念。导致孩子与同伴交往时,容易发生抢夺。遇到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家长要冷静、理智。首先家长不要使用暴力行为去管教孩子,否则会强化孩子的攻击行为。其次,一旦发现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时,应立即制止,并告诉他正确的表达方式。再次,不要总是旧事重提或反复叮嘱他“不要打人”“不要抢东西”,这反而会提醒他去实施类似消极行为。最后,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引导孩子学习积极的社交方式。对于“社交困难”的孩子,家长既不能视而不见,也无需过度紧张。孩子的可塑性极强,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一定可以克服障碍,获得良好的社会体验,收获和谐的社会关系。

详细了解孩子的具体处境

      当孩子向家长诉说时,家长不要急于给出解决办法,先要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很多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理解的“没人跟我玩”和大人的视角并不一样。家长需要了解,具体发生了什么,类似事件是一次偶然还是常态,孩子在那个当下的处境是怎样的,情绪状态是怎样的……当家长了解的越细致,越能设身处地的共情到孩子,也更能给出有效的帮助。

教孩子合群的方法

      家长需要教给孩子:

      第一、当孩子是旁观者,只有在得到别人允许之后,才可以加入进去;

      第二、在旁边观察的时候,避免问东问西说个不停,避免过分表现自己,批评正在玩的孩子;

      第三、当孩子加入游戏,要抱着“跟对方一起玩”的心态,而不是总想着“我要不顾一切地赢”、“我要说了算”;

      第四、当孩子被拒绝一起玩,这也是很正常的。需要引导孩子指导,即使被拒绝,也不意味着他自己不好。

      家长们在教给孩子具体的社交方法时,可以用互动、过家家的方式引导孩子。例如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不同的社交场景:其他孩子正在玩,没有界限感的孩子可能就会直接跑进去,也不管对方是否愿意;一些过于自我和控制的孩子,总会要求别人听自己的,按照自己说的做;一些孩子会一直待在一旁,眼馋地看着,但是不知道如何参与进去;社交能力好的小朋友可能会直接询问对方是否能加入……引导孩子发现不同做法的效果以及他人的反应,让孩子自己发现社交困难的原因以及怎样做更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对于“社交困难”的孩子,家长既不能视而不见,也无需过度紧张。孩子的可塑性极强,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一定可以克服障碍,获得良好的社会体验,收获和谐的社会关系。

阅读 24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