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十二
编辑于2023-11-29
阅读 102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冬季常见传染病

预防知识宣传

一、流行性感冒

  •   定义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

  •    症状

      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有的甚至几小时发病。主要就是突发高热,在高热的同时有明显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

  •    预防措施

      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避免飞沫传播。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

二、流行性腮腺炎

  •   定义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    症状

       潜伏期2—4周,主要症状是发热,两侧或一侧腮腺肿大、疼痛。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身体接触或飞沫、唾液传染。

  •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开窗通风,早期隔离患者需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且病程至少达9天后才能上学。接触过腮腺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3周 。 

三、诺如病毒性肠炎

  •   定义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    症状

       诺如病毒潜伏期比较短,一般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左右,最长可达72小时。常见症状有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等胃肠炎症状。

  •    传播途径 

       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    预防措施

       病例管理、手卫生、环境消毒、食品和水安全管理,在发病期间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

四、手足口病

  •   定义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发疹性疾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幼儿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    症状

       2—10天的潜伏期,手心、脚心、口腔出现疱疹。1、孩子与平时不一样了。食欲下降,拒食、易惊等;出现嗜睡、呕吐、头痛、手抖、脚抖、走不稳、站不牢等情况。2.持续发烧,超过三天不退。

  •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能通过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感染。

  •    预防措施

       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清洁,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伴有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出现皮疹,需及时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五、水痘

  •   定义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    症状

       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0—24天,皮肤及黏膜上分批出现小红丘疹、疱疹而后结痂,脱痂后大都不留疤痕。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共用毛巾。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接种水痘疫苗。

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   主要症状

       本病常见症状包括眼痛、眼部异物感、畏光、结膜下出血、眼睑水肿、流泪等。其中结膜下出血较为显著,常为点状或片状,由上往下蔓延。

  •    传播途径

       多发于夏秋季,传染途径多为污染的毛巾、洗脸盆、手指或其他用具等。

  •    预防措施

       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避免共用、混用毛巾和脸盆。有条件可以对毛巾煮沸消毒,但不能使用酒精消毒剂,应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健之素、漂白粉、次氯酸钠等。

阅读 102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