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井头中心校仓颉幼儿园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北井头中心校仓颉幼儿园
创建于2023-11-29
阅读 6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冬季气温下降、空气干燥,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最常见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学校又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预防各类传染病传播至关重要和迫切。

       一、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及临床表现

       1、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儿童多见,发病年龄多见于5—15岁。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病程约7-12日。临床上以发热、腮腺肿胀疼痛为特征,可并发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

       2、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演变为疱疹并结痂为特征。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因直接接触疱疹液而感染。自发病前1—2天至痂皮完全干枯均有传染性。潜伏期10—24天,一般为13—17天,前期可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上呼吸道炎症等表现。出疹期时间一般在发病同时或1—2天内出疹,顺序先见于躯干、头部、渐延及面部及四肢,呈向心形分布。皮疹初期是红色斑疹,继之丘疹,而后为疱疹,常伴有瘙痒。自起病至痂皮脱落,一般1—2周。水痘隔离期为自发病之日起满2-3周,也就是14-21天,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等2-3周,痂皮全部脱落以后才能解除隔离。由于水痘具有传染性,因此水痘患者隔离期间,其衣服、用具等都要采用紫外线照射、暴晒或煮沸等方法给予消毒处理。

       3、手足口病。手足口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4、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常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达39-40℃),伴高热(体温可达39-40℃),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可并发肺炎。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和带菌都为传染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10天,一般为2-3天。临床表现初期为低热、咽痛、咳嗽等症状,持续1-2天。出现败血症时表现为寒战、高热、伴头痛。大部分患者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细菌侵犯脑膜后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脑膜刺激性阳性等。

       6、肺结核。肺结核也称为“肺痨”,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类疾病中,肺结核发病及死亡数均排第二位。肺结核的主要传染源是痰中带菌的肺结核患者。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笑、谈话和唱歌时,可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从呼吸道播散到空气中,并可停留数小时,若被他人吸入则可引起感染。临床表现为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的胸闷或呼吸困难。

       5、新冠肺炎是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新冠肺炎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传播,在封闭环境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也可导致感染。

    临床表现: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二、预防控制措施

       树牢并自觉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1、加强个人防护

       在个人卫生方面要坚持做到“五要”“六不”和“两坚持”:

       “五要”---要定时休息,要睡前刷牙,要勤换衣勤洗澡,要勤理发,要勤剪指甲。

       “六不”---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吸烟喝酒,不用公共毛巾,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两坚持”----坚持自带饮水杯、手纸、手帕等个人卫生用品;坚持体育锻炼。

       温馨提示:

       (1)勤洗手、勤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要有意识地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2)尽量少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场所长时间逗留,如大型超市、快餐店、游乐场所、影剧院等。

       (3)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4)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接种流感、肺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本着“知情、同意、自愿”原则,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是预防的有效方法,年龄在6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其中,集体生活的人群等为流感疫苗优先接种对象。

       2、增强机体抵抗力

       (1)关注气温变化。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故要避免受凉,及时增添衣物。

       (2)注意生活规律。不要过度疲劳,以免抗病力下降。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

       (3)加强体质锻炼。“每天一小时,快乐一辈子”。适度锻炼,可加快人体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强对气候环境适应能力,对提高入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十分重要。每天保证有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但雾天尽可能不要晨练,因为浓雾中不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而且水汽较多,会影响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

  3、净化室内环境

       (1)每天应定时开窗户数次,适度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入室内。要避免穿堂风,以免着凉。

       (2)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

       (3)身边、家中有病人时,可用食醋熏蒸房间,必要时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进行喷雾消毒或直接使用消毒器械消毒。

       (4)注意补充营养。保证饮食营养,补充水分,多吃绿色蔬菜,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

       (5)保持鼻腔湿润。冬季气候干燥,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注意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内环境。

    (6)早发现早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其他成员适当隔离,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白水县仓颉幼儿园

    2023年11月29日

阅读 6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