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叶镇中心幼儿园-我的观察故事
 “椅”定能成功

FU
创建于2023-11-29
阅读 65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椅”定能成功

观察地点:音乐室

观察对象:李小丫 吴冕   刘雨泽  

                   李奕辰  李梓玥  袁承轩



活动背景

     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游戏犹如空气、阳光和水,孕育儿童强健的体魄、温暖儿童纯洁的心灵、滋润儿童张扬的个性。在大力推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背景下,如果你问幼儿园老师游戏重要吗?答案一定是重要。在一次户外活动中,音乐室摆放的许多椅子便吸引他们的兴趣!"椅子"是孩子们最熱悉的物品,方便取材,随处可见,每天都与孩子们亲密接触。在日常的活动中,常常看到孩子们把椅子当马骑,并且玩得非常高兴。这次他们能玩出什么呢?

镜头一:初搭迷宫

1、直直的

  几个孩子经过讨论后打算试一试做迷宫,他们每个人都拿着椅子,东拼拼、西凑凑,最后用椅子围成一块地方出来

吴冕:“怎么路都是直的,迷宫应该都是弯弯的”

   小朋友们看着直直的迷宫突然不知所措,他们又把迷宫拆除,重新做了。

00:19

2、弯弯的

  刘雨泽立马椅子倒下来说:“知道了知道了,这样就可以了”

小朋友们看着,都跟着行动起来。一条弯弯的路就出来了。

01:17

3、有岔路口的

  在摆的过程中,丫丫发现了一个问题,路摆着都是一条直路,没有分岔路口

丫丫:“我们在这里分一个路口出来”

袁承轩:“这里要做一个死路”

于是我们的岔路口出来了。

00:20

4、有出入口的

  迷宫初见雏形,小朋友就开始探索起来了!玩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发现没有做出口,而且迷宫太矮了,小朋友们一下子就看到路了。

李梓玥:“哪里是出口啊?”

袁承轩:“这里不会是一个死路吧?”

刘雨泽:“这不是又返回了吗?”

01:11

5、有墙的

这时小朋友们看到旁边垒着好多泡沫垫,有了新的想法。

吴冕:“这个可以当地”

丫丫:“这个可以当墙”

00:33

  孩子们看着这乱七八糟的迷宫表现出不满,于是迷宫任务暂停了下来。这时,教师说“刚刚吴冕拿泡沫垫时,你说拿泡沫垫可以做什么呀”来提醒小朋友。推动了游戏的深入开展。

活动分析

    搭建迷宫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促使孩子们在有意识的倾听过程中,学会分析交流的信息,并通过语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搭建迷宫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合作游戏的机会,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感和观察、辨认、合作协商的能力。孩子们选择用椅子搭建迷宫,也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提炼出来的的想法,他们以前用椅子搭过桥,并且椅子方便拿取、可操作性比较强,这下都是孩子们选择椅子搭建的原因。

教师分析

对于初次用椅子搭建迷宫的小朋友来说,这无疑是一次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加深了对椅子的认识,通过对椅子的反复摆弄,立体感增强了。

镜头二:再搭迷宫

1、用泡沫垫做路

怎样才能做一条有趣的迷宫出来呢?吴冕经过教师的提醒后就有了新的想法。

吴冕:“我们先用泡沫垫拼出路出来”

吴冕:“再用椅子搭在旁边”

小朋友们都开始兴致匆匆的行动起来了,因为加入一个新的材料而开心不已。

这时吴冕提出分工合作安排好每个人的任务

吴冕、李奕辰、李小丫、袁承轩负责拼

李梓玥、刘雨泽负责拿垫子

吴冕又提出:“不要直直的,要弯弯绕绕的才好玩”

01:23

2、用泡沫垫做墙

  在做的时候,刘雨泽大声喊:“我有一个想法,这样拼起来,在搞起来,这样会轻松点”

原来,刘雨泽想着用泡沫垫做一个墙,在路的旁边再拼一个泡沫垫,然后再拿起来,这就是一个围墙了。

吴冕听到了,赶紧和刘雨泽说:“可以把椅子放在旁边,要不然泡沫垫会倒。”

00:51

3、用泡沫垫做入口

在小朋友们仔细拼搭的过程中。李梓玥和刘雨泽拼出一条入口

李梓玥:“这里做入口,那里做出口”

吴冕提出一条好建议:“我们在旁边把所有的都拼好,在一起扶起来,不就方便多了”


00:26

4、迷宫怪兽

通过大家齐心协力迷宫终于完成了。在小朋友们开心的探索迷宫时,刘雨泽和袁承轩手拿泡沫条,在迷宫的的转弯处做起了迷宫怪兽。当小朋友们碰到他们时,迷宫怪兽就出动了。这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更刺激惊险的玩法挑战。

00:59

活动分析

    活动分析有了前期失败的经验,孩子们的游戏兴趣反而越来越浓。当他们不知如何将迷宫完善时,能够通过老师的引导,结合自己的经验,用泡沫垫解决问题。泡沫垫是平面的,孩子们在搭建迷宫时,巧妙地借用泡沫垫为辅助材料,将泡沫垫铺在地上,像是给迷宫规划路线一样,这为孩子们用椅子搭建迷宫建起了支架。经过多次拼搭后,他们能够将泡沫垫当做围墙,开始了自主搭建,这说明,孩子的思维从平面思维、形象思维向立体思维、抽象思维过渡。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适时的支持与引导。当孩子们纠结于迷宫不够美观时,适时地提醒引导,他们有了前期的搭建经验,以及对迷宫的知识更加深入,他们已经能根据材料的特殊性进行巧妙的结合,不断推荐游戏的发展。

反思与总结

     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重视幼儿的探究性学习,并为他们的探究活动提供了适宜有效的支持。幼儿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共同探究、总结经验,最终通过实践发现了适宜的搭建方法,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持续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文持,促进幼儿主动获取关于迷宫的新经验,学习发现问題和解决问题,不断获得学习与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只有用心观察幼儿的游戏,才能真正从幼儿的视角看待幼儿的游戏,才能从不同角度感受幼儿的所思所想,从而为幼儿的游戏提供有效文持。教师通过观察看到了幼儿对建构材料运用的经验,发现了幼儿对空间认知的局限,从而给予幼儿环境与材料的支持;在辅助材料搭建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从幼儿的行为中解读了他们的创造性行为.并用适当的语言引导推进幼儿游戏情节的不断发展。

同时材料的开放给幼儿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提升了幼儿搭建的成就感。同时,开放的环境也让幼儿在心理上有安全感,促使他们在游戏中主动人胆地表现。游戏中教师的放手、鼓励和信任,也促进了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游戏意愿,自主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不断进行探究学习。

作者:付爽

时间:2023-11-27

阅读 65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