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芽”成长记

海外广安教学点108班32号滕望予的水培植物记录

无言以对
创建于2023-11-29
阅读 29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老师布置了“科学动手做”的作业,我们一年级的主题是“神奇的水培”。水培,我的理解是植物无土栽培。首先,选择一种合适水培的植物,选什么好呢?土豆、红薯、果核比如桂圆核等等,我想了又想,正好看到家里厨房有几块姜冒出了小小的尖芽,于是就地取材,选择姜作为这次水培植物。确定好了对象,又选择了家里使用过的矿泉水瓶、食品盒作为容器,给它安个家。让我们来观察“姜子芽”如何成长变身的吧。

    9月20日观察记录

我先种了一个微微冒芽的姜,我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发芽的姜还可以吃吗,会像发芽的土豆一样不能食用吗?妈妈告诉我,发芽的姜可以食用,但是变质的姜不能食用。发芽的姜口感相对较差,辛辣味更重,营养价值可能降低,食用之后不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毒素。但是如果有腐烂的情况,会滋生细菌产生毒素,食用之后会引起食物中毒。

    9月24日观察记录

前几天水培的姜小芽长得很慢很慢,我不确定姜块里面会不会有腐烂的影响小芽生长,所以我又选了几块“姜子芽”一起观察生长情况。

我量了一下“姜子芽”高度,便于记录后续生长情况。嫩绿色的小芽有点像小小的春笋。我对小芽说,你们要快快长大啊,很期待你们长大一点点样子。妈妈说,如果想“姜子芽”长得快,离不开阳光和水,可以把它们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别忘记定期浇水。我把它们放到了阳台上,这样他们可以享受到足够的阳光。我每天放学回家也会观察看看它们有没有长高,有没有缺水。

    9月28日观察记录

    在阳台上生活了几天的“姜子芽”明显长得快了,小芽逐渐长得更长更粗,外面还包裹着一层层的鳞片。底部圆鼓鼓的也越来越大,妈妈说这是根茎。根茎是生姜基部膨大形成的根状肉质根茎,具有繁殖功能,生姜的营养物质大部分储存在这里。

同时我发现其中有一块姜没再长出小芽,从瓶子里拿出来一看变软了还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原来是泡烂了,可能是水放的太多了,我有个疑问就是为什么会烂掉呢?妈妈说一种可能是那块生姜本身有点坏了,也有一种可能是水中氧气不足,根部缺氧了,所以烂了。我记住从此以后适量的给“姜子芽”补水,不能放太多水。

    10月7日观察记录

    原来包裹着幼芽的鳞片已经展开长成了叶片,两片细长的叶片左右展开,像一个伸开双臂在跳舞的美女。姜块底部的根长得更长更密了,妈妈说这样的根系可以更好地为“姜子芽”的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好期待长大后的“姜子芽”啊!

    10月15日观察记录

“姜子芽”越长越高了,较长的茎长出了更多的叶片,较短的茎也长出了叶片。容器里的水少的多了,看来“姜子芽”生长需要“喝”更多的水。

    10月23日观察记录

今天再看,茎更高更粗了,叶更长更绿了,看着逐渐长大的“姜子芽”,好开心呀。我好奇的问妈妈,这长出来的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杆儿和叶子可以吃吗?妈妈说我们日常没遇到过卖杆和姜叶的,所以也没吃过这些。查了资料,嫩的姜杆儿是可以吃的,比如炒着吃、腌制等等。叶子、茎有药用价值,也可以像根茎一样作为中药可以入药。我顺便问到,那咱们国家哪些地方可以种植姜呢?妈妈说我们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姜,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来选择种植的。

    10月31日观察记录

    今天观察“姜子芽”,主茎的高度已经有近四十厘米了,直挺挺的立着,很骄傲的样子。叶子也长到十来厘米了,变得更加舒展。叶子有些像竹子的叶子但是没有竹叶硬。直立的绿色的杆儿也像竹子似的挺拔。我把根部提起来仔细观察,最初的根变得粗壮,底部还分裂出更多根须。妈妈说如果种在泥土里的话,这些分类出来的根须可以长得更长,扎得更深,以便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妈妈提到生姜喜欢肥沃、疏松的土壤,种植生姜的最佳季节是春季,在海拔高的地方一般5-6月份种植,在亚热带地区一般3-4月份种植。收获以后,要进行晾晒处理,这样它能够更好地保存。我说怪不得我们在超市或者菜市场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姜。妈妈说对啊,姜是我们家家户户离不开的食材,姜的全身都是宝。我说姜确实不错,就是有一股辣味,和辣椒还不一样,嫩姜就没那么辣。妈妈告诉我,姜的辣味是生姜中含有姜辣素。常言道“姜是老的辣”,就是说的日常吃到生姜,就是老姜,因为生长期较嫩姜长,姜辣素含量高,所以就更辣,在营养保健方面的价值更高。

    好了,“姜子芽”的生长记录就到这里了。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定期给“姜子牙”浇水看到姜长出的叶子、茎、和根系,跟踪观察到生姜从幼芽到成苗的过程,在妈妈的讲解下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了解到生姜生长相关知识,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等等,真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

阅读 29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