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深入,关于“大单元教学”的整合研究在实验小学李春雷校长、刘洋副校长的带领下,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开展起来。为促进大单元的教学,10月11日——11月8日实验小学三、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参加了“整合课程大单元课例研讨活动”老师们一起精准共研,聚焦新课标,架构大单元,赋能新课堂。
大单元教学着眼于“大”字,从“大处”着眼,进而从“大处”着手。大单元的结构化,不仅是知识、技能的结构化,更是教学活动的结构化、问题的结构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只盯着知识点、考点,而是“左顾右盼、上挂下连”,从课内课外进而校内校外,视野从学习领域扩大至生活领域,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学习即生活”的教育观。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此次活动中,各学科教师热情参与,积极听课。语文教研组在探索大单元教学模式中,也取得了初步成果,明确了素养为本的目标定位和追求,教学活动中突出了学习任务设计和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有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和举措。我们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把大单元教学走深、走实。
三年级第六单元
美丽山河
本单元以“话说美丽山河”为单元总的学习情境,将识字与写字、朗读与背诵、字词句运用、练笔与习作等内容统整在“‘美丽山河’古诗诵读会”“我为美丽山河代言”“轻轻告诉你,这儿最美”这三项学习任务八个活动中,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写写中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家乡的可爱,学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能在“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通过读与诵的融合、读与说的结合、读与写的互动中聚焦重点,发展素养。
任务一:“美丽山河”古诗诵读会
范红玲老师执教的《望天门山》令人耳目一新。引导学生用“读题目、读注释、读关键字、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古诗。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天门山的灵秀,长江水的矫健,以及孤帆的潇洒。为“美丽山河诵读会”打开了一扇窗。
任务二:我为美丽山河代言
点赞,富饶的西沙群岛
高凤杰老师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引导学生聚焦一个典型段落,提示学生发现关键语句;充分展现美的形象,努力做到语文美育具体化。把“见都没有见过,想都想不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鱼”,把“颜色艳丽,形状奇特的珊瑚”,把“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等,都形象的展现在学生们眼前,使学生在欣赏中点赞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为“我为美丽山河代言”活动积攒素材。
欢迎你到小城来
滕艳玲老师执教的《海滨小城》一课,引导学生关注多个典型段落,学习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教师扶得自如,放得洒脱。最后设计了内容相似,结构相同,要求一致的语言训练,结合课前欣赏自己家乡的美景,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有话可写,自然萌生出“我为家乡代言”的欲望。
小兴安岭的四季名片
王淑琴老师以“绘制小兴安岭的四季名片”为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中阅读文字,感受画面,再把感受到的画面还原成文字,从而积累语言,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美,感受美,增强“我为山河代言”的自信!
语文园地
苗艳丽老师执教的是《语文园地六》,这节课利用多媒体画面,创设了有趣的语文园地。大转盘的出现,让孩子们眼前一亮,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孩子好奇心。一个个的闯关游戏,及时点评,让孩子们更是保持着学习的兴趣。不知不觉在游戏中主动学习。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在兴趣中掌握新知识。
五年级八单元
读书得法其乐无穷
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 学习梳理信息、把握要点、能理由充分地分条表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拥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他们对读书有不同程度的喜爱。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并积累了一些读书方法。但是要求他们能够与作者达到视野的融合,并调动自身经验与课文产生有效互动与共鸣,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五年级教师设置读书大环境,统筹单元大任务,着力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张雅英老师执教的《古人谈读书》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古人读书求学的态度和方法,并从中受到启示。通过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大意,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并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制作书签的实践活动,加强阅读积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董素兰老师执教的《忆读书》是冰心老人在89岁时写的一篇叙事散文。课堂上董老师重点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从梳理同类信息用相同的符号圈画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梳理信息,掌握梳理信息的方法,并学有所用。她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谈了对“一知半解地读”这种读书方法的看法,在习得的方法中感受读书的乐趣。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略读课文,王丽丽老师在设计本课时,略过度指导,略繁琐分析,夯实语文要素的迁移运用,重落实语文实践。通过学习单来梳理作者的阅读历程图和读书、作文的感悟,分享自己的阅读发现。以教材为拓展,沟通课内外,链接书本与生活,又设计了绘制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历程图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阅读成长看得见!
延立香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课“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入手,激发兴趣。教师紧扣口语交际主题,根据同学们喜欢的人物,课前填写表格,通过表格的清晰呈现开启学生的回忆之门。 交际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句来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除了介绍人物以外,还介绍了人物的出处,分条列举了自己喜欢的理由,体验实践,彰显个性,在轻松的氛围中交际。
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个好朋友。张翠老师执教的是习作《推荐一本书》,张老师注重引导,抓住重点。循序渐进,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突出细节,重要的理由写具体,学生习得了详略得当,条理清晰的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水平。激发了学生继续读书的兴趣。
李东泽老师执教的是语文园地,作为统编教材的重要模块,李老师站在高处整体解读教材,站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高度进行设计和教学。课堂教学中以“爱读书、多读书、读书好,读好书”的板块进行串联,整合调整自己的教学。这样的语文园地教学有效、有趣、有提升。
六年级四单元
叙说普通人的故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通过五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本单元的课文皆为描写“普通人”的中外小说,学习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并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成长经历,在丰富的绘画、讲述、阅读、写作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小说特点,感受普通人不普通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格,做一个有温度的普通人。
活动一:赏凡人“不凡”的故事
小说里,生活中,
处处都有令人动容的“平凡”力量。
那种力量,
藏在老汉的生命中;
那种力量,
藏在桑娜的忐忑中;
那种力量,
藏在老班长的表白中……
那种力量,
藏在无数个普通人的故事中。
我们是否,
也是那样一位,
有温度的普通人?
凡人“不凡”——老汉
《桥》是本单元的开篇课,鞠彦波老师巧妙的运用词语带句子的方法,把情节与环境紧密交融,再通过对情节的品读,一个高大的老汉呈现在眼前!党员如山、父爱如海。在一个又一个矛盾冲突中感受小说带来的震撼!
凡人“不凡”——桑娜
崔敏老师执教的是《穷人》,作为一篇长文给我们带来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崔老师敢于剥开繁杂的教学过程,从始至终以心理描写为线,一个“忐忑不安”做足文章,既兼顾了小说的情节、环境,又不忘理解人物的形象,智慧的课堂来源于大胆取舍。
凡人“不凡”——老班长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学习了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郭凤梅老师毅然放手,从小说人物入手,以鱼骨图作为梳理情节的手段,随后把目光聚焦在人物形象上。学生运用《桥》《穷人》中习得的阅读小说的方法,看到了一位大公无私、忠于职守的老班长。
诵读凡人的“不凡”
陈彬老师执教的是语文园地,首先借助导学单帮助学生回顾精彩片段,总结“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接着通过影视片段,自然地引出小说中精彩情节,通过朗读把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表达出来。整堂课如涓涓细流,有品、有读、有思,有得。
活动二:分享凡人“不凡”的故事
走进《童年》中“不凡”的故事
读一本书是一种巨大的享受!
张文霞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到小说的情节中感受人物的魅力。一个个精彩故事引读,一个个阅读方法引导,为孩子们开辟了阅读小说之路,通过制订详细的阅读计划,连续深入地探索《童年》中“不凡”的故事!
创编凡人的“不凡”
高原老师执教的是习作“笔尖流淌的故事”,高老师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调整,融入了学生的生活素材,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真实的语文生活情境中学习,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小说故事、语言实践、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联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的内心共振,滋养纯真善良的心灵。让凡人“不凡”的故事汩汩流淌!
风劲帆满图新志, 砥砺奋进正当时。大单元需要大观念、大情境、大任务,要以系统思想、整体观念把握教材设计教学,这样的教学比一篇课文叠加式教学效果好。真正做到了整体大于部分。通过本次活动,语文教师们都对大单元整合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后将继续聚焦大单元备课的研究,在“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教材为例,以学生为本,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
语文教学好比是天涯之海而行者无疆,唯有积跬步方能致远!
编辑:孟烁
初审:刘洋
终审:李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