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生平及创作主题:
芥川龙之介(あくたがわ りゅうのすけ、,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日本小说家。代表作《罗生门》《竹林中》《鼻子》《偷盗》《舞会》《阿富的贞操》《偶人》《橘子》《一块地》及《秋》等。
芥川龙之介生于东京 ,本姓新原,父经营牛奶业。生后8个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为养子。芥川家为旧式封建家族。芥川龙之介(1892-1927)自幼受到日本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1917年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大学时代更广泛地涉猎西方文学名著,接受了19世纪末王尔德、法朗士、波德莱尔、斯特林堡等人的影响,后来经人介绍,参加了夏目漱石的“星期四聚会”,成为漱石的门生,在夏目漱石的指导下进行创作,不久即成为“新思潮”派文学的中坚作家。1914年以后,芥川龙之介相继在《新思潮》等杂志上发表了《罗生门》《鼻子》《山芋粥》《孤独地狱》《地狱图》《竹林中》《玄鹤山房》《水虎》《齿轮》《某傻子的一生》等一系列珠玉般的精致的短篇小说。他一生共写了一百四十余篇短篇小说,几乎篇篇有新意,成为日本近代极有影响的小说家,被人称为“鬼才”、“奇才”。1927年7月24日由于健康和思想情绪上的原因,服安眠药自杀,享年35岁。
短篇小说巨擘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的一位重要作家,是新思潮派的柱石。这个流派表现了本世纪初日本小资产阶级不满现实而又苦于无出路的心情,在艺术上则突破了长时期作为日本文坛主流的自然主义文学,正视社会现实,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有现实主义倾向。
二、作品介绍:
(一)、《罗门生》
情节概括:一个被解雇的仆人在思考“是死呢?还是当强盗呢?”时,发现了一个拔死人头发的老太婆,老太婆说:“那个人女人生前将蛇切成四寸当鱼买,不那样做,她就得饿死。那我要是不这么干,也得饿死”。于是仆人不再犹豫,剥掉老太婆的衣服,扬长而去,因为:“不那么做,我也得饿死”。
揭示的道理:人的善恶行为取决于人的境遇,为求生存而损人利己是人的本能。在个人生存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正义的信念,道德的防线就会顷刻崩溃,好人与坏人、善于恶就是那样紧紧地挨在一起,难以分开。
(二)、《鼻子》
主要内容:《鼻子》中的主人公禅智內供便是这个悲哀的人。他的悲哀源于他的鼻子,却也不单单是因为鼻子。内供有一个长鼻子,要说鼻子有多长呢,就是吃饭的时候需要有弟子帮他抬着鼻子才行,不然鼻子就会掉进饭碗里。因为内供有一个这样的鼻子,所有人都很同情他。有一天一个弟子得知了一个可以缩鼻子的方子,就告知了内供,很幸运几经折磨内供的鼻子真的缩小了。原本应该是件高兴的事儿,内供却反而添了很多烦恼,因为他听见人们总是在他走过后笑他,弄得他有些后悔把鼻子缩小了。烦恼的内供开始试图让鼻子恢复原样,并且成功了。于是,内供又有了一个长鼻子,吃饭的时候又需要有弟子帮他抬着鼻子才行,人们又开始同情他。他想这样一来,准没人再笑他了。内供就这样回归到最初,心情如同当时鼻子缩短时一样舒爽起来。内供鼻子长的时候,弟子同情他,而当内供成功缩短鼻子后,弟子又反而觉得失望。然而一旦不幸者想方设法摆脱了不幸,人们不知怎的反而会怅然所失。夸大一点说,甚至想让那个人再度陷入以往的不幸。内供不够明智,回答不出这个问题。所以无论他的鼻子长或是短,他都依然是不幸的。故事闹剧般结束了,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经过这一回,内供还是心有不快,他虽不知其中奥妙,还是察觉到了僧俗们作为旁观者的利己主义。世人羞于探讨人性的丑恶,芥川龙之介却偏爱将这份见不得光的丑陋怪物放到人前。许是因为自身的经历,也或许是因为自身的神经症,芥川以他特有的认知方式,在悲凉的世界里关注着人的灵魂,追求着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乌托邦。说到底,人性里的恶,就是深到骨子里的自私。
作品内涵:人的心都有两种相互矛盾的情感,没有人会对不幸者不同情,作者针对人性丑恶提出自己的主旨旁观利己主义。
(三)、《竹林中》
作品简介: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短篇小说。该故事讲述了一个武士带着妻子真砂在前往若狭的途中,遭遇大盗多襄丸后,武士被缚,武士之妻真砂被大盗凌辱。事件结果:武士死去,多襄丸被抓,真砂逃到清水寺。故事以在公堂上审讯相关证人和犯人为主要背景展开。
主题揭示:该悬疑小说采用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形式,使整个案件形成一个叙事的迷宫。以新颖的手法、深刻的寓意、虚实相生的情节和玄机起伏的细节,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难以捉摸的一面。这部作品不仅揭露了人性中的“恶”,同时也表现了对人性根深蒂固的私欲的无奈与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