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儿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入情入境赏画作,有滋有味讲故事——记三街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研讨课《书戴嵩画牛》

创建于2023-11-28 阅读623

  寒风起,深秋去。又是一个储存能量、蓄势待发的季节。11月28日,伴着初冬的晨曦,三街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齐聚中心校,观摩了石春学老师和六(3)班同学共同呈现的教学研讨课——《书戴嵩画牛》。

  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围绕“艺术之美”这一人文主题,结合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这一语文要素,石老师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故事。

  《书戴嵩画牛》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错误的故事。作为一篇语文课文,这篇文言文有两个自然段,刻画人物神态的语言准确生动。课文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图,体现了故事中人物的神情状态,有助于烘托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课文。文章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以及杜处士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

  课前充分预学,课上小组合作、大胆质疑、踊跃展示,师生在分享与交流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在有滋有味的诵读中,孩子们读懂了有趣的故事;在入情入境的欣赏中,同学们感受到了画作的生动传神;在绘声绘色的讲演中,大家乘着想象的翅膀享受创新表达的乐趣。

  石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同学们读顺课文,读通意思,熟读文章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与自己的理解疏通文意,并着重关注难懂的词句,带领学生揣摩、品味其准确意思。接着由杜处士和牧童对画的不同反应思考两人的性格特点,随后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举行讲故事大赛,鼓励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复述课文。最后结合课文最后一句话“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进行拓展讲解,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道理。

  纵观石老师的整堂课,教师亲切自然的课堂形象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教师的赏识教育贯穿于课堂始终,让每个学生都能一种快乐学习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教者情和学生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加上学习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显得其乐融融。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课堂结尾,石老师通过“学以致用”的环节,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勇于探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伴着新的疑惑走出课堂,这也是课堂该有的模样……

  回顾来时路,艰辛而充实。精彩课堂的背后,总是少不了教研组老师们的倾情相助。一次又一次地磨课研讨,六年级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集思广益,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这堂课的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

  冬的储藏,是为了春的萌生。课堂的展示总是会带来新的思考,新的收获。这个冬天,这节课堂,飘出了成长的味道。

编稿:邓江慧

审稿:业萍

阅读 62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