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当前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教育。”11月28日,渝北区天一新城小学校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来到慢时光田园研学基地,开展了主题为“秋日里的成长诗”的研学课程。
第一课:古法扎染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工艺中又有蜡缬、绞缬、夹缬等花纹的印染。同学们认真体验制作扎染小方巾,孩子们有序的把白色方块布裹扎成各种样式再捆绑在一起,放入染缸中浸染。不一会儿,大家的扎染作品都纷纷露出了真面目,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美丽如画。看着孩子们各式各样的扎染作品真为他们的手工工艺和创意感到赞叹,多么巧的一双手能做出这么好看的扎染作品。
第二课:萌宠喂养
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呢? 为什么兔子不吃窝边草?兔子的尾巴为什么是短的?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一起来到了萌宠喂养的课堂上,体验了萌宠饲养员的乐趣。大家纷纷被小动物们给萌化了,园区内充满了欢声笑语。在和萌宠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激发了同学们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责任感,也让孩子理解了与动物们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第三课:非你莫“薯”
“一株小小的植物,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而这个小小的植物,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红薯。今日研学劳动实践课程就是挖红薯比赛。“这有红薯!这有大红薯!”“我的红薯最大,我的红薯还有小尾巴,我的红薯像葫芦娃……”,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孩子们的小脸上。“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一粥一饭恒念物力维艰。”当学生们拿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时,真切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义。
第四课:多肉移植
多肉植物也叫多水植物、肉质植物,是指植物器官的茎或叶或根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用以贮藏水分,在外形上显得肥厚多汁的一类植物。研学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多肉植物的小知识,引导大家认识并了解多肉植物的种类、生活习性、养护方法等。孩子们将一颗颗可爱的多肉移植到小花盆里,就像在心里种下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在移植活动中,孩子们也了解了多肉的属性和种类,学习并掌握了其种植要领。
第五课:欢乐大闯关
在欢乐大闯关环节,设置了多种障碍和阻拦,同学们需要面对的就是,鼓起勇气面对这些难关,大胆尝试,突破自我。孩子们以跑、跳、爬、跃、翻等元素挑战欢乐闯关游戏,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很多孩子在闯关过程中也学会了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共同抵达胜利的终点。
中国人一直引以为豪的春耕秋收,实际上正是踏实肯干的体现。不怨天不怨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逻辑。本次研学活动,让劳动实践的课堂变得更加立体、饱满、鲜活,同学们感受了劳动之美,坚定了文化自信,开启了传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