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
潜心教研勤探索,
深耕课堂共成长

泰西
2023-11-29
阅读 314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环县思源实验学校小学语文技能大赛活动纪实

业精于勤勉,行成于磨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升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推进高效课堂,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建设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我校举办了小学语文技能大赛。

  参加比赛的13位教师以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展现了蓬勃向上的活力、崭新的精神面貌、积极的竞赛意识、出色的教学技能,各显其长,各展风采,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态势:崔志梅、邓明香、何霞霞老师阳光洒脱,米瑞彤、芮新华老师深情款款,唐慧、龚圆老师民主可亲,杜婷婷、解转转老师循循善导,杨世丽、樊云云老师端庄大方,高雲、郑艳艳老师沉稳老练。诸位老师课堂上的成竹于胸、信手拈来,是平日里深耕课堂,锤炼教学技能的必然结果,课程内容可谓亮点繁多,比赛现场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大家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教学盛宴。

赛场逐鹿,各显身手

杨世丽老师《四季之美》引导学生探索顺着文字想画面,关注动态描写,以“美”为课眼,聚焦文本的“表现之美”,按“揭秘色彩美——揭秘动态美——揭秘感受美”这条课脉建构教学内容,循循善诱,虚实相生,既实现了教学知识的结构化,又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开阔的审美创造空间,使学生由景语的感知上升到情语的体悟,入境、入情。教学精致丰腴、渊深灵动,给人以柳暗花明,耳目一新之感。

唐慧老师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努力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点拨者,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课堂重点感受 “中华不振”之困,体会周恩来立志之因,教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学生在“自学”、“引学”、“让学”中主动、自觉地经历学习的过程,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增量,真正实现语文知识的意义建构。

郑艳艳老师带我们领略了古诗词教学别样的风景。其课堂有三大特色:一是嘹亮的诵读、温馨的画面、向上的风貌,创意开课有特色。二是教学设计有特色:体悟词之意境,体察词之内涵,赏读词之情韵,借多重朗读与想象画面中体会将士们行之难、思之切,有温度。三是动情诵读有特色:郑老师要求学生读好节奏、读出“平长仄短,韵尾拉长”,通过老师范读、学生练读、小组挑战,最后呈现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郑老师的课堂正似一曲令人回味无穷的《长相思》。

龚圆老师执教的《扁鹊治病》,聚焦“中华智慧故事”主题,课堂围绕文本阅读与自主探究结合而展开,教学生学会抓“反常处”“可笑处”等关键环节,通过类比推理及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学由“扶”到“放”,学生根据讨论填表和讲故事的经历,对已有方法和经验进行运用。学法的迁移,既培养学生搜集、提取信息的能力,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何霞霞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以招募宣讲员的方式创设情境,因势利导引入对全文的学习。从视频欣赏初步感受小兴安岭之美,到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来到小兴安岭寻找四季的美,再回归到一年四季的小兴安岭就像五颜六色的大花园,课堂结构清晰,感受层次分明,逐层递进。在优美的情境中,学生随着老师的多层引导感受文本,直观地理解“封”“浸”“淙淙”等词义,并有层次地感知了课文,真切地感受着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草木茂盛的夏,果实累累的秋,雪景壮丽的冬。

米瑞彤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从人间诸多的爱谈到无怨无悔的父母之爱,热情歌颂父爱母爱的平凡琐碎。课堂依据“忆亲情——辩亲情——识亲情——唤亲情”的线索展开,随着一幅幅日常生活画面的展现,学生被深深的感染,生活中父母点点滴滴的爱浮上心头。米老师特意将教学视角关注到日常生活,用教学智慧擦亮了生活中不足为奇的一件件小事 ,释放出父爱母爱的光辉。回归儿童真实的生活场景,回归儿童真切的情感体验,日常琐事也能以情动人。

杜婷婷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层层剖析深入“中华不振”。课堂上看似“闲庭信步”,实则有序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从学生的默读思考、到同伴之间的分享交流、到最后学生的自主表达,经历了一个言语不断实践提升的过程,让课堂上有新的能力增长点,凸显对学生思维训练,在此过程中,语文要素扎实落实的过程性也得到体现。

解转转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意,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能够利用“主要人物+事件”的方式讲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在字里行间、配乐朗读中深刻感受“中华不振”,学生的情绪被点燃,爱国之志被激发,适时的情境创设把学生引向文本深处,激发了他们的深度思考,从而再次引出了周恩来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课堂推向了最高潮。

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中,崔志梅老师以读代讲,关注读的情感体验,基于文本的理解润透,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表演读、师生对读等方式,使学生更有情感共鸣。同时在明确读的要求下,评价跟进,实现任务驱动下的对点评价,学评结合,实时反馈,教学效果显而易见。理解文意时分句列出,步步为营,扎实推进,既关注重点字词的指导,又注意在具体语境下的语义选择,让词语的理解落地在语境的土壤中,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老师的热情始终感染着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樊云云老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教学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她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准确到位,抓重点词句,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品析父母的不同评价,使学生明白了“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种极端的断言,都是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整个课堂既有词句的品析,有情感的体验,又有人文的教育,符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达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高雲老师执教的小古文《司马光》,课堂内容看似平实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张弛有度,根据三年级低龄孩童的学情特点,巧妙地用朗读诠释课文内容,让学生跟随她的思路捕捉字句强弱、急缓的变化。通过观察图画使人物形象在脑海中得以再现,故事场景得以还原,进而带动对人物品质的理解,考验学生的想象力、联结力、理解力。高老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文言表达的传承,坚定文化自信,从多角度展示了文言表达之妙,消除学生对文言的畏惧,让学生更亲近文言,更喜欢文言。

在《慈母情深》教学中,芮新华老师真正做到了长文短教,聚焦语素,读思结合,以范读为引领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借助思辨性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品析重点语段,入境动情,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真挚情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她鼓励学生以读促悟,抓住关键句寻找“细节描写”,将学生带入文中母亲工作的场景,在深情的语言表达下营造情绪场,用镜头捕捉的细节让学生感受如作者当时所见的强烈震撼,入情入境,效果突出,彰显了语文课的独特味道。

邓明香老师执教的是《美丽的小兴安岭》,其课堂教学凝聚双线意识,紧扣单元目标、语文要素展开教学设计,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紧紧相连,一课一得,在任务单的驱动下自主合作探究,有学习支架,更有评价反馈,把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些实践活动植根于任务中,让学生真正地提升了自己的核心素养。师生互动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真教,真学,真品。

切磋琢磨,共研共进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课堂竞赛结束后,小学语文组全体教师齐聚一室进行评课议课,交流总结。回顾课堂,老师们说亮点、思不足、提建议,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展现出青年教师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

有的老师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注重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与积累,注重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树立。有的老师提出:教学的关注点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知识素养,更应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还有的老师强调:在备课时要深挖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聚焦主题,聚焦领域,聚焦薄弱。各位老师就探寻语文教学新路径达成一致,纷纷表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还要多学习、多思考、多钻研、多探索。 

教务处副主任拓亚运同志高度赞扬授课老师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青年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她认为语文课程的奠基作用与多重功能决定了小学语文在义务教育中的绝对重要地位,勉励老师们勇冲潮头,不断努力,将比赛作为更高起点,加快把比赛中得到的成果、理念真正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将“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注入每一堂语文教学当中,真正达到以赛促学、以赛强技的效果。

最后,教务处主任耿雍霞同志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对本次比赛给予了高度的肯定,针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了专业引领。耿主任着重强调了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语文课程引领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为其他学科打下基础,语文教学应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以核心素养、任务驱动激发学生挑战欲,提升学生参与度,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表达、有质疑、有分析。她还对今后语文教学的开展提出高屋建瓴的指导意见:一抓课堂教学质量,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二抓集体备课,借集体智慧齐思共进;三抓作业设计,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既是对教研工作重要性的肯定,又是对老师们的有力鞭策。

内外兼修,携手前行

唯有匠心打磨,才能成就精彩;唯有躬身耕耘,才会接近本真。一堂优质课是教师的匠心之作,也是老师与学生共同谱写的灵韵美篇;是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探索,也是老师们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我校全体小学语文教师将牢抓赛课契机,潜心教研,将所学所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追求落实到每一节课,打造高效课堂,共同追寻语文教学的诗和远方!

阅读 314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