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一年级的孩子学会解决问题

杨月
编辑于2024-07-07
阅读 27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数学学科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要回归生活,能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学会哪些解决问题的数学策略呢?鉴于孩子们刚刚接触数学知识学习,青岛版教材设计得还是非常科学合理的。在一年级上下册主要围绕加减法的认识和实际运用设计了很多训练。

一、关于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几种常见类型

1、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典型训练这类试题大部分都是看图列式,如:给出前后两个部分的数量,要求孩子列出四道算式;或者是用大括号来引导孩子求出整体或者是部分的数量。这是对加法的含义——“几部分合起来是多少”,减法的含义——“整体去掉部分还剩多少”的具体强化。

2、一些简单的情境问题这些实际的情景问题,一般是深入理解加减法的内在含义的拓展和延伸。比如:加法可以表示增加,移入;减法可以表示减少,移出等具体含义。如:购物问题的实际应用。此外,除了一步计算的问题外,还涉及到了连续的变化,需要用两步计算来解决。如:乘车问题等。

3、数量之间的比较问题这类型的试题在一年级下册出现的频率较多,即大数、小数及差量之间的变式练习。孩子掌握一定的规律,研究好所求的问题指向哪个量,可以确定是用哪种运算来解决。

二、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孩子要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得到数学的启蒙,很多基础的思维技能都要在期间有意识地培养起来。所以,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宜慢不宜快,我们要善于发现藏在知识背后的东西,并紧紧抓住,帮助孩子打好学好数学的基础。

1、培养孩子有序观察的能力,做到眼口手一一对应,能够从试题中捕获准确的数学信息。

2、逐步提升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孩子日后更长久的工作和生活中都至关重要。由于孩子年龄小,误以为所有的数都有用,都要在自己的运算中安排上。怎么办呢?教会孩子思考要从问题入手,需要那个数就用哪个,不需要的则可以不用。

3、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读题要读完整。仔细翻看一年级数学上下册的教材,不难发现:从图画到图文结合再到纯文字的展现方式是层层递进的,这是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的。孩子在一年级特别容易养成只看图不看文字的坏习惯,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先看文字再看图。把题目读完整,看全面了,再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

阅读 27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