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六年级语文组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语文教研时——记六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

创建于2023-11-28 阅读630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语文教研时。2023年11月24日,六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在三位组长的带领下,相聚研讨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的教材解读和无生试讲。

教材解读 指点迷津

  王辉老师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单元主题,从单元教材分析、语文要素分析、单元教学目标解读以、教学环节设计以及教学建议五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读。根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融合的理念,纵横分析了单元间的前后联接以及本单元在落实语文要素方面要注意的事项,帮助老师增强了单元的目标意识和结构意识,让课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其中,王老师围绕阅读阅读要素结合单元课例重点给我们讲解了“关键句”与“主要观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无生试讲 精彩纷呈

  谭瑶老师带领着本部六语组的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无生试讲的片段展示,将刚刚进行的教材解读落实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来。

         谭老师指出:“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多数孩子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该课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同时又鉴于学生已初步具有利用网络和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资料了解地球,充分利用网络驾起时空桥梁,搭起学生意义构建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谭老师用“聚焦结论寻任务”这样的任务群进行教学,教学思路达到既精练又直观的效果。不仅突出了课文的重点,而且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提升学科素养。

教材解读 指点迷津

         张莉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第七单元的教材教法解读。第七单元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人文主题选编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其中前两篇为精读课文,第三篇为略读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侧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张莉老师还谈到第七单元是统编版教材中“想象”难度系数最大的一个单元,它的“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知识背景和艺术感受能力,相关知识和能力越高,就越能实现本单元对艺术的迁移想象;二是要求学生对难以看见的音乐艺术展开想象,完成“文字”与 “声音”之间的转换。因为声音不像绘画或动作表演,它是肉眼不可见的。对声音,例如音乐的解读,主观性很强,学生对这个转换也比较陌生。所以,张莉老师建议:在实际的课堂上,为了更好地完成文字与声音之间的转换,教师可以借助“画面”这一桥梁让学生边读文字,边在脑海中形成动态的、丰富的画面,从画面入手,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推测声音的特点和变化。

无生试讲 精彩纷呈

  接着向洋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伯牙鼓琴》的片段教学。这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相对浅显,在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注释进行理解,因此向老师把重点放在了理解“知音”上。理解伯牙摔琴之举及其次举背后隐喻的含义——子期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故破琴绝弦。

引导学生品味知音之情,是这一课的难点。怎样让学生理解伯牙与子期互为知音,情投意合呢?向老师设计了几个情景教学:(一)是伯牙听不到子期的赞美和听到了子期的赞美心情分别是怎样的?让学生品味出伯牙遇到知音后狂喜的心情;(二)是如果你是子期听到伯牙弹琴你是怎样赞美的?让学生体会子期和伯牙心灵相通,是一对情感共吗的知己。(三)是师生扮演伯牙和子期的一段对话游戏伯牙(师扮演读),子期(学生扮演读)老师与学生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反复通读,在读中品味这种知音欢聚的融合与快乐。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十二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六年组教学教研的方向与精髓,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继续勤勉耕耘,提高教学质量。


撰稿人:许奕瑶

审稿人:李霖 周敏 

阅读 63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