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外出学习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升,能拓宽教师的视野。
一直以来,我校领导十分重视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11月23日,我们一行人前往杭州学习,参加了“千课万人”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十大探索”课堂教学论坛。四天的培训学习,名师们向我们展示了精彩生动的观摩课以及精湛的理论阐述。
名师风采
共享一:巧联文本,根植实践
王崧舟老师通过统整“致敬鲁迅”单元的课文,以“穿越时空,走进鲁迅”为主题,创设三大子任务:走进少年鲁迅、走进中年鲁迅和走进晚年鲁迅。课堂以史用资料为显性线索,串联主文本:《有的人》《我的伯父鲁迅》和副文本:“挽联”“茅盾之文”“巴金之文”和“笔名”。课堂在引导学生旁征博引中,建构其整理、筛选和使用资料的专家思维。篇篇巧联的文本,犹如层层交错的镜头,勾画出晚年鲁迅的“第二种人”形象。
薛法根老师执教五上冰心笔下的《忆读书》。课堂创设“理读书经历——寻读书经验——找好书标准——用好书标准”四大板块,学生在指向清晰、扶放相成的学习任务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薛老师整堂课摒弃高管控的状态,授之以渔,导其入‘戏’,情随境迁,在矛盾推陈中迎接思维的共鸣。
共享二:借用想象,突破语境
虞老师执教的《繁星》,站在“走进美好意境,读出想象特色”这一教学视点,聚焦“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个学习任务群,把准阅读提示,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创设三大学习任务:借助表格,梳理内容;质疑探究,感悟情感;写法运用,地方推荐。教学过程中,反复借助表格,让知识结构化,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实现了略读课文,“略教”而“丰学”的效果。
孙双金老师教授的《好的故事》主要是基于情感和认知的基础,从孩童的角度体会晦涩的文本背后充满希望的情感。孙老师以“梦”为主线,引导学生寻梦、品梦、解梦,通过关注关键句、想象画面概括好梦的三大特点:如锦如星,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关注反复之处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那段历史的动荡,体会作者感情。
共享三:基于文本,精化任务
王乐芬老师执教的《暮江吟》,引领学生紧扣诗中景物。课堂上,王老师从乐天令开始对白居易诗歌进行全面巩固复习,再到对诗句本身的解读和画面之美的感悟、想象,再到“红”“绿”诗句的拓展联想,最后落脚于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的情感抒发,由诗及人,诗中景,诗中情,诗中人,线索明晰,徐徐展开。从诗人的认识到诗歌的解读,再到诗人情感的体验,整个课堂没有花架子,教师带领学生始终抓住诗句本身,充分读,细细品,从“瑟瑟”与“红”的勾连对比中想象画面之美,从创作背景出发,于景色之美中感受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情并算得至爱自然、爱百姓的情怀。
林莘老师在《猎人海力布》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会猎人海力布的人物特点,理解民间故事的文体特色,堪称“实用的精品课”。教学过程中,林老师打破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常规”,鼓励学生学“问”,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有质量的问题。聚焦两大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寻相关内容,并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梳理了解决问题的三大法宝:联系课文、联系生活与借鉴他人经验。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解放”,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成就感。
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给浅冬的海创园带来了独特的《四季之美》。蒋老师引领着学生去读四季不同时段独有的曼妙之美,图片“浅”引路,文字“深”感读,跨越语言,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体会了作者感受之细腻,感悟了作者捕捉的韵味之独特。
课后,蒋老师围绕学习任务群这一话题,提炼了关键词和大家交流分享:学习任务群应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置于单元整体创设情境;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语文老师不应执着于语文概念,不为概念而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对学习任务群如何真正有效落实的重要观点。
学习掠影
这一节节课精彩纷呈、掌声不断。四天的学习,大家沉浸在名师的课堂中,意犹未尽。课中我们专心听、虚心学、认真记。结束一天的学习,仍不忘针对当天的内容进行相互交流,谈心得。
学有所思
“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四天的培训学习,名师们向我们展示了精彩生动的观摩课以及精湛的理论阐述。同时,我们联系并反思了自己以往教学中的不足,更新了教育观念,拓宽了视野。对新课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对学习任务群的理解更加深刻。
管凌凤:2022版新课标落地后,一个全新的语文学习概念“学习任务群”闯入了老师们的视野。而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如何依据新课标用好现行教材?本次学习,引发了我以下几点思考:
1.对“学习任务群”的理解更加深入。语文学习任务群变的是学习形式,它需要我们多站在学生和文本的角度上去思考,变革原先“单一、少联系、缺逻辑”的语文教学,让学生们在语文课上“动起来”,调动其“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冷静思考”的积极性。“不变”的是语文教学的初衷:引导学生去好好读书,培养和保护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爱上语文,让语文惠益其终身。
2.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创建:组建学习任务群应置于大单元整体设计,围绕单元人文主题提炼学习主题,在学习主题引领下,通过分解、整合、组织、建构结构化的内在关系要素,转化为操作化的教材单元学习任务设计,实现从课程标准到现行教材再到教与学的三层转化。
李甜甜: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名师的课堂既脚踏实地又别具一格,生动新颖,给人启发。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名师的课堂,老师说的并不多,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忆读书》时,就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断鼓励后进生,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敢说爱说乐说,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
刘丽红:在本次学习中,我充分体验到了这些大师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课堂是动态的,是千变万化的。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意外的“小插曲”,有些学生的回答是备课时预设不到的。 最让我佩服的是大师们的教育机智,他们善于因势利导,能及时关注学生,把握学情。听了大师们的课让我明白了,我们要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肯定,也要放低姿态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同时学情的把握和预设在备课时也非常重要!
刘莹:四天的学习时间很快就结束了,那些精彩的课堂还在脑中闪过。尤其是王崧舟老师执教的“走进晚年”鲁迅。
在课堂中,王老师巧妙地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利用这两篇课文,再相机补充课外资料。回顾自己平时的教学,往往是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零散地灌输给学生,却没意识到资料是需要整理、分析、转换成信息从而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听完王老师的课,让我明白了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巧用补充资料。首先,要把课本资源都作用发挥到最大,课文就是了解体者或体会情感的最好资料;其次,材料的补充要与教授的内容有内在的关系;最后,补充的资料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所选取的资料能突破重难点,为学生的阅读理解助一臂之力。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从观念上、理论知识水平上和教学方法与技巧上都有了新的认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接下来的教学道路上,我们将把所学所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锤炼自身,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教育之路上,砥志研思,精进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