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本无华,相撞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11月28日上午,洪山区东片学区教联体语文学科研训第三次活动在卓刀泉小学如期举行,研训班的全体老师们如约而至。
“教”以共进
卓刀泉小学祁媛老师和卓小的孩子们为研训班的老师们带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第一课《桥》的第二课时,作为本次教研活动的研讨案例。
针对小说单元,祁老师精心创设了大单元情境——校公众号正在面向全体学生征稿,需要同学们化身小小编辑,推荐与“平凡中的伟大”这一主题相关的小说。现场六年级的学生人手一份“优秀稿件审稿单”,这一情境瞬间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本课伊始,祁老师首先通过“鱼骨图”板书带领孩子们简单回顾了第一课时所学,借助鱼骨图梳理了故事的脉络,并重点回顾了环境描写的作用。接下来,老师便把课堂大胆地交还给学生,师生共同精读课文,重新梳理了在第一课时初步感知的四次矛盾冲突,进一步感受了“老汉”这一立体人物形象。
在与学生共同品读小说主人公“老汉”这一人物形象时,祁老师渗透了新课标下的大单元、大情境教学,多次让学生借助手中的优秀稿件审稿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及时、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有效点评。交流现场,祁老师四处巡视、指导,积极参与学生的小组交流,与多个小组的学生交谈甚欢。课堂现场,师生配合默契;学生热情高涨,发言积极,朗读动人,精彩纷呈。
观课现场,无论是听课还是做教研记载,现场专家、领导、老师们都十分专注。
“研”以致远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观课结束后,祁媛老师率先针对本课进行了说课与反思,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学生合作探究次数较多、用时较多的情况下,课时内任务无法按时完成该如何解决”。
随后,针对本课,张春霞老师进行了精彩评课,一方面肯定了祁教师本课的优点、亮点,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本课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了切实的建议,为我区东片学区的老师们更好、更快地打造更高水平的新课堂提出指导。现场的老师们专注聆听,奋笔疾书,生怕遗漏专家的宝贵建议。
张老师首先肯定了祁老师本课的优点、亮点。第一,祁老师整堂课对大单元教学进行了大胆尝试——“优秀稿件审稿员”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单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今后也能自如地品鉴小说。
第二,祁老师关注小说文体教学。小说对六年级学生而言并不陌生,而本课的“鱼骨图”板书是精髓:既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提炼小标题,借此梳理主线情节脉络,又让学生把握小说不同描写方法的妙处,顺理成章地明白全文是围绕课文标题“桥”这一线索(暗线)展开的。在课堂小结部分,针对“你如何理解课文标题《桥》”这一问题,学生有感而发提出的“生命之桥、信任之桥、党性之桥”等概念,恰说明学生能通过本课得到个性化的小说阅读体验,为学生后续创编小说作了良好的铺垫。
第三,祁老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文学作品中育人。本课紧抓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让孩子们认识到老汉在党性和人性前抉择的不同之处,牢牢把握这一矛盾冲突,突出了立体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明白了小说中的人物是饱满的、多面的、接地气的,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人。祁老师始终引导学生与文本、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随时关注孩子们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内化习得相关学习方法。
接着,张老师基于新课标、围绕大单元教学,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的建议。她指出,教师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同时,可在教学设计单中加上“学生活动”及“活动评价”版块。此外,我们要积极变革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根据核心目标大胆、有效地进行取舍,只用追求“充分”,不必面面俱到追求“全面”。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教研有涯,进取无边。洪山区东片学区教联体语文学科研训活动有利于教师共同体的构建,为我区各学段、各年龄段的语文老师提供了一个可供相互交流探讨、共享共进的平台,也给了学生锻炼胆量、自我展示的机会,师生均受益匪浅。沉浸在这样浓厚的教研氛围中,让我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携手并肩,同思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