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青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四年级教研活动【十一月篇】

创建于2023-11-27 阅读2358

  冬日共研,催开一树梅香;追梦语文,沉醉一路芬芳。为了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育人学校四年级组十一月教研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备课】

  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共同选定下周上课主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对教材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教学目标。张青青老师对这节课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大家思维碰撞,热烈探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部编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奉天读书时的事情,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地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能启发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

【上课】

  教学中,张老师聚焦双新,落实双减,深入研读新课标,聚焦学习任务群,让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落地生根。

       课堂伊始,张老师以单元导语导入新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昂的朗读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了家国情怀。随后出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张老师围绕语文素养巧妙设计,三件事即是三幅图,分别为三幅图配上解说词,理清三个事件的关系,连起来再把握整篇课文的内容。

  最后的感情升华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张老师创设情境,配乐再读“立志”,顺势教生字“效”,工工整整写下“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随即进行爱国教育,想想自己的读书志向。

  周主任、张主任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指导。听课老师们用心书写听课笔记,用心观察教学中的每个细节。大家虚心学习展示教师的优秀之处,认真发现展示教师的待改进之处。

【评课】

  活动结束,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进行评课。先从张老师自评,再到每一位听课老师依次评论,总结在授课中的优点,找出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方法。

  于老师:我认为张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整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合理,引导也很到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效果较好。

  尉老师:课堂具有完整性。导入课文时,从解释课题开始,到最后结束时,仍能回归课题,在进一步理解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让学生们读,让学生对整篇课文又有了新的认识。整堂课能从课题始,从课题终,十分具有完整性。

  刘老师:统编教科书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给语文教师的教学以明确的指航。不过,根据教材找到语文要素并不难,难的是怎样让语文要素“落地”。教学中,张老师进行了四次重点训练,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先依次概括三个小故事,最后概括全文的大故事。这样的表达方式包含着两种思维,这既是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也是思维的训练。

       但是,这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困难,这里还需老师加强引导。

  董老师:张老师有强烈的“学科育人”意识,本单元人文主题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结合精读第一个小故事,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声;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将周恩来的志向与其他同学的志向对比,体会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与家国情怀;联系思考,抓住周恩来“若有所思”,引导学生联系后两个小故事,探明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感悟周恩来立志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链接阅读,将阅读与生活联结,思考“我为什么而读书,我的读书志向又在何处”。学语文与学做人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张老师“学科育人”的教学理念。

       三件事情的因果关系上再稍加处理一下细节会更好。

【总结】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高质量的课堂呈现,都是课下无数遍的打磨,是老师们互相切磋,不断前进,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更是一种让教育生活幸福完整的使命!


阅读 23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