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是一位睿智的精灵,为教育人打开一扇智慧的天窗;培训,是一场及时的雨露,无声滋润着积极向上的教育人。”在2023年11月19日,来自云南省各个地区的200名化学教师相聚于重庆西南大学,开始了为期42天的培训。时间如梭,不知不觉,两周的学习已经结束,各位专家们精彩的讲座还历历在目。
11月27日下午,由西南大学教师黄梅教授为我们主讲了预测与开放性分析 促激活启动化学知识。首先黄教授播放了她们团队制作的《化学教学之光》的部分视频,有“猜猜你是谁”的氯气,有新能源之篇的光伏板介绍,有木乃伊的制作过程,可谓即是视觉盛宴,又是文化之光,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现成的教学资源。接着黄教授带领我们进入了知识的加工阶段与教学条件,激活—获得—巩固—迁移黄老师说知识激活越好,越容易达到师生共振。她用自己的构图向我们全方位的展示了汉堡包策略:正例—反例—自我检测、修正—知识间联系、从而上升到本质。通过各组老师的激情讨论,我们将黄教授的方法学以致用,收获颇丰。
11月27日晚上,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张军副教授,给我们讲解化学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的实践策略,张教授说“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张教授从论文的内涵,论文的特征,论文的写作三方面展开论述,论文的“论”包括论点、论据、论证,“文”包括语言、表达、规范,讲述了论文重在“论”而不是“文”,论文的实质是一种新的观点的表达。他总结了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问题的关键特征都是创新性、解释性、鲜明性。张教授结合自己发表的大量论文经验,帮助我们快速掌握论文写作的技巧,梳理出理念—问题—理论—结论这样一条主线,并依次讲解了他们包含的内容,通过张教授这节课的学习,瞬间让我们觉得论文其实没有那么深不可测,只要不断学习、努力收集各种理论,我们都可以写出很接地气的论文。
11月28日上午,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宁晓强老师从学什么、教什么入题,带领我们认识当代热词: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情境式教学、深度学习、大概念教学、大观念、大任务、学科理解、项目式学习…
在轻松愉快的的氛围里学习了专家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
通过物质分类,引领我们从宏观物质视角—宏观元素视角—微粒视角等化学视角解说素养为本的教学。宁老师认为以知识理解—概念理解—素养发展为主线;将知识、技能视为工具、手段、途径、载体,用以发展概念性理解,形成素养。
宁老师说化学观念&科学思维:不是现在才有的。需要的是挖掘,挖掘知识背后的“知识”,并使之显性化。“挖掘 ≈ 学科理解”
“为我所控,方能为我所用”
11月28日下午,巴蜀中学田博文老师给我们带来基于“互联网+化学教育”的探索和反思。
田老师首先带领我们回顾了那段难忘的网课岁月。然后介绍了互联网演化历程:
1、ARPANET的诞生(1969年)
2.万维网的发明(1989年)
3、商业化和互联网泡沫(1990牛代)
4.移动互联网的崛起,1990-2000年
5、社交媒体的兴起(数字化),2000-2010年
6、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2010年代)
7.互联网十(2012提出)
8、数字化转型(2020年提出)
最后田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互联网+教育的实践
1、微课程
2、翻转课堂2.0
3、MOOC
11月29日上午,重庆市渝中区教师教育进修学院的肖莉老师,为我们带来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初中化学教学分析与实践案例。肖老师以老师们畅谈自己理解的“结构化、大概念、单元教学”是什么,他们的联系作为开篇,让我们对大概念教学进行深思,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大概念反映学科本质,具有高度概括性、统摄性和迁移应用价值。肖老师以具体案例引领我们理解大概念教学并学会如何具体实施。
以大概念、问题解决—单元教学—结构化—素养为目的,通过对物质成分的探究为例(鱼),从而上升到备课路径:选择内容(学科理解—新课标教材分析—考情分析),组织内容(结构化设计)(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1月29日下午,来自重庆一中的曹洪凉老师为我们讲解“基于过程性发展的学生自主学习策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曹老师结合初高中化学学科特点,就高考中对学生的素养要求进行解读。
11.30日上午,四川师范大学刘瑞副教授给我们进行化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的培训,刘教授从审稿人的视角为我们讲解了书写论文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论文研究类型有:实证研究,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刘老师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题展开,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与结论。
1.引言的重要性和创新性,尤其引言的倒三角写法,让我们茅塞顿开。
2.文献综述要以先前研究为基础,与理论相关
3.研究方法是解决研究问题的方法,针对的是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进行系统的记录与评估。
4.研究结果是回应研究问题,为主张提供辩论。
5.解释研究结果,结合文献讨论研究结果的意涵,进一步展现出你的贡献。
11月30日下午,重庆外国语学校殷旭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核心素养视域下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浅析,殷老师以一线教师需要的教学设计展开,用非常接地气的且形象的图片从服务学生的学和服务学生的考,为我们分析了目前学生的窘境、原因及结果,就“高效课堂”≠“高效益的课堂”提出思考。殷老师说: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从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分析,无论是为了满足一线教师的日常的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还是为了满足教师围绕教学设计的科研需求,教学设计发展的未来一定是基于大概念的。
所以,教师始终要以学科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为指引,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内容作为指导,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朝向"大概念”发展。大概念的内涵是知识背后的知识(思维方式和认知角度),特征一定是浅入深出。并用“溶解的限度”比“溶液”更合适成为大概念,“微粒分散”比“溶解”更合适成为大概念,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大概念的提取。
12月1日上午,重庆市渝北区教师进修学院肖甫彬老师给我们讲解素养背景下教学设计实践及案例分析。
肖老师从2022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理念及实施要求中提取出关键词:理解+任务+情境+活动+方式,让我们更好理解
肖老师就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展开讲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目标、内容、活动、情境、评价和策略
一般步骤:学科理解一制定目标→选取内容→设计任务→创设情境一组织活动→评价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的五线策略
知识线、认知发展线(能力线) 、情境线、问题线、活动线。
最后还给我们概括了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并给我们展示了二氧化碳的性质,碳和碳的氧化物,围炉煮冰茶的微观奥秘等课例,让我们收获满满。
12月1日下午,在肖甫彬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化学7班50位老师分为5组,分别由4组李娣老师,5组徐学礼老师,2组刑冬艳老师,1组李爱兵老师,3组张维娜老师代表各小组进行“溶液的形成”说课,老师们都将近两周所学内容融入自己的说课,说课过程全程录制,以便课后观看自己的说课过程,通过自身的对比分析及结合各组提出的建议进行完善和改进。本次活动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经验上的资源共享,也有利于促进各位老师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和交流,为共同提升化学教学质量迈向更高更好的一个新台阶。
这次培训像一盏指路明灯,为教师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他们充满热情,满怀教育梦想,相信只要坚持学习,不断成长,定能遇见更好的自己,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光彩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