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豆豆奇遇记之豆豆初讨论”
——阳光乐园中三班

姚姚
创建于2023-11-27
阅读 129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活动缘起

  这是一个由一盆毛豆引发的故事。孩子们对于身边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小班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早晨,厨房送来了一盆毛豆,孩子们纷纷想要一探究竟。

“我要剥!可以让我剥吗?”

“啊?这豆子怎么长这样”

“我知道,我爸爸爱吃这个,叫毛豆”

“我妈妈爱吃红豆冰淇淋”

“我喜欢吃红豆稀饭”

       我们循着孩子的兴趣点,对豆豆进行了讨论,“豆豆奇遇记”的故事也随之拉开序幕。

豆豆初讨论

问题1

除了毛豆,你还知道有哪些豆子?

“有红豆,豆沙包就是用红豆的,我可爱吃了”

“我还吃过蚕豆”

“我知道一个你们都不知道的,芸豆”

“还有黄豆和绿豆,都可以做成冰淇淋”

        孩子们对豆子的讨论络绎不绝,小吃货们侃侃而谈自己喜欢的豆子美食,从而引发了新的讨论。

问题2

豆子可以用来做什么?

“红豆可以熬稀饭,毛豆都放进幼儿园的炒饭里了”

“可以做红豆沙”

“可以做豆浆”

“豆浆是黄豆做的,咱们东苑就有”

“我妈妈每天都喝豆浆”

那么,豆浆是怎么来的呢?于是,我们展开了对豆浆的探索。

探索豆浆

问题1:

豆浆是怎么来的?豆子是怎么变成豆浆的?

“豆浆是从餐厅买来的”

“也可以自己做”

“豆浆就是要把豆子用豆浆机搅碎”

“要用很多很多豆子才可以做豆浆”

“还得拿个杯子装,不然你怎么喝”

在孩子们热火朝天的讨论下,大家也发现了,制作豆浆可不是只有豆子就行了,需要准备其他物品。

问题2

制作豆浆还需要准备什么?

“豆浆机”

“豆子还有水”

“还要有放豆子的盒子”

“还要有杯子和碗,不然怎么装豆浆”


认识新朋友—石磨

“老师,还可以用区域里放的内个东西,我知道它可以磨豆子”

“我见过它,但是我不知道它叫什么”

“我知道我知道,这是可以磨豆浆的”

“它有两个洞,还有手柄”

“它怎么这么多灰尘”

“洗洗就行了呗”

洗一洗

孩子们发现石磨很多白色的“灰尘”后,决定一起把脏脏的石磨洗干净!

“我们连豆子都没有,怎么做豆浆”

孩子们想到了很多需要准备的材料,认识了新朋友,洗干净了石磨,可是也遇到了新的难题。

问题3

没有豆子怎么办?

“去超市买一点”

“我们可以种豆子”

“可以去厨房拿豆子”

经过大家的投票,我们决定采用“种豆子”和“去厨房拿豆子”的办法。

办法一:去厨房拿豆子

我们选择去厨房找叔叔帮忙!看到了吧!我们拿到了这么多豆子!

办法二:种豆啦

问题1

种什么豆子?

豆子怎么种?

“我想种红豆,因为我喜欢吃红豆”

“绿豆黑豆也可以种”

“想种什么豆子都行”

“我们用土把豆子埋进去就行了”

“还可以用水,就像我们小三班种豆子一样


得出结论

1、可以种自己想要种的豆子

2、种豆子的两种办法

土培和水培

孩子们发现,原来豆子种出来会变豆芽,可是只有一个小朋友种出了豆芽。

“老师,只有一个杯子里种出来豆芽了。”

“为什么我的没有种出来。”

因此,引发了我们新的问题。

问题2

为什么大部分豆子都没有种出来豆芽?

“因为没有晒太阳。”

“水量太多了。”

“没有营养,叶绿素太少了。”

孩子们说出了很多的原因,那该怎么解决呢?

问题3

怎么才能种出豆芽?

“不能每天都浇水。”

“把它放进玻璃房,就温暖了。”

“水种的要每天换水,土种的要浇水。”

“豆子要多一点。”

老师有话说

  相信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他们有能力通过协调、讨论解决问题。在孩子发现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愿望时,教师应意识到幼儿的问题,积极给予支持和鼓励。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探索获得亲历的经验和体验,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征,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这种探究问题的欲望和力求解决问题的行为,是孩子获得知识技能的动力源泉,也是创造性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孩子们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动手能力,丰富了生活经验,还学会了与同伴相互沟通、交流,一起合作解决问题。同时也体会到劳动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因而会更加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生活是最直接的老师

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

在生活中探索

在生活中思考

在生活中获得

最终变成生活中的人

阅读 12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