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通诗词之幽  读思共情寻文化之径——双滦三小“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教研活动纪实

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中心小学
创建于2023-11-27
阅读 189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诗一文一世界,

一字一联一片情,

品悠悠古韵,

传华夏文明,

在“读”中会意,

在“思”中悟情,

在这最美的深秋,

我们共赴一场诗意的教研。

00:27

“诗开山河春秋色,文育天地古今人”。为落实市、区两级教研室推进落实山庄讲堂“古诗文教学”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优化古诗文教学方式,创新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学期双滦三小语文组以“情境创设通诗词之幽,读思共情寻文化之径”为主题,开展古诗文教学的学习和实践研究活动。

期初,区教研室领导对古诗词课堂教学进行了专业指导,十月份,我们学习了名师的精彩课例,也学习研讨了各区县古诗词的研究成果。杨淑秋、赵洋、赵静老师进行了古诗词的示范课,一、三、五年级的老师进行了古诗词教学评优课及研讨活动。

通过前期的一系列活动,我们认识到:1.古诗教学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创设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2.诵读为主。在吟诵中去思考、去感知、去领悟,最终与诗人共情。3.教师要增强对古诗词中传统文化教学的关注。4.教会孩子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孩子具备学习书本以外诗词的素养。

活动期间,梁长柏校长和张冬梅副校长全程参与了听课、磨课、研讨。为更深入探讨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11月27日,双滦区第三小学继续开展“情境创设通诗词之幽  读思共情寻文化之径”主题教研活动,杨淑秋老师进行了课例展示,教研组长李佳佳老师主持此次教研。

前期磨课

课例展示

杨淑秋老师执教古诗《浪淘沙·其一》。教学中,杨老师紧紧依托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设计了大的任务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下开始学习。在教学中,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词来体会黄河的气势磅礴,并进行大胆的想象,再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黄河的恢宏气势。最后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其他经典作品去感受刘禹锡的积极乐观、豁达豪气。

课堂上引用了大量古诗,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淀,使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博大精深,黄河的文化和精神也深深地注入了学生的心中,实现了学科育人的目的。

交流研讨

众人拾柴火焰高,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课例研讨,这是思维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每位教师独特的见解都引发了大家思考,并带来别样收获。

接着,教研组长李佳佳老师根据大家发言,总结以下三点收获:1.和诗入境,感悟意境之妙。在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呈现,让学生从无形到有形,穿越时空、身临其境。2.和诗以乐,体验共情之美。让学生运用诵读、联想和想象,拓展资料,调动自己的思维,让读与思共情,再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品读、去鉴赏、去记忆、去创作,激发他们的灵性,开拓他们的潜能,滋养他们的心灵。3.和诗以情,建立传统文化自信。新课标提出要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课堂中,我们就要深入挖掘,深入学习,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鲜活,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才干,最终建立文化自信。

曾霞副主任对古诗教学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创设情境要做到适时、适量、适用。第二,鼓励个性化诵读、创新诵读,助力学生形成对诗歌的沉浸式感受,同时要给学生讲解一定的平仄押韵知识。第三,不要过分注重逐字逐句的解释,也尽量不要在诗歌教学中过度使用多媒体设备,而要给学生更多自由阅读、想象的空间。第四,古诗词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要为学生搭建古诗词延伸学习的平台。教师自己要读诗,成为诗歌爱好者。

张冬梅副校长肯定了语文组的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到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学生发展相结合,与教学研究相结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古诗词教学,总结出新方法,积累了新经验。

对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张校长提出:1.古诗词情境教学。在情境教学的支持下,让学生拥有运用所学知识组织语言的机会,使其核心素养得以发展。2.古诗词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主动思考、探究中了解古诗词,思考和古诗词相关的问题。3.古诗词问题教学。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尝试问题教学,以问题串联课堂,引导学生学习,使其在问题的引领下,利用学习活动发展核心素养。

教研活动后,区教研室领导认真检查了我校常规教学工作,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秉持扎实的工作态度,规范有效地落实各项工作,认真落实区教研室的指导意见,不断强化教学管理。

砥志研思常求索,知行并进勤耕耘。通过此次教研,大家收获了古诗词教学的新视角、新方法。巍巍书山,严谨治教勤思索;漫漫学海,诲人不倦任遨游。双滦三小教师将在教研之路上不断求索,精益求精,不懈追寻着教研路上最美的风景。

撰稿:曾霞

核稿:张冬梅

阅读 189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