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好运来
编辑于2023-11-29
阅读 52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高水平保护可以为高质量发展把好关、守好底线,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转型升级,倒逼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水平保护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还不够高、基础还比较薄弱,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状况一时难以彻底改变,盲目上马“两高一低”项目的现象仍然存在。新征程上,要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严格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大力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要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同时,要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既是系统观念在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践中的深化运用,也是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工作思路的具体体现。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决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协同治理,既要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又要注重统筹兼顾、协同推进。这就要求我们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治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做足统筹协调的大文章,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污染物和碳排放总量仍居高位,环保历史欠账尚未还清,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新征程上,要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攻方向,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和新污染物治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是遵循自然规律、积极有效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实践要求。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首先要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自然恢复也存在局限和极限,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科学合理的人工修复措施,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系统质量总体水平仍较低,严重生态破坏问题仍时有发生,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新征程上,要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强化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督察执法,加大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和查处力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坚决杜绝生态修复中的形式主义。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同时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体现了外因与内因辩证统一、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发挥这一公共产品的最大效用,防止过度索取、肆意破坏。既要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强力督察、严格执法、严肃问责,让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又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推动人人动手、人人尽责,让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各责任主体的自觉行动。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仍有待健全,有的地方生态环境监管流于表面、监管不到位,有的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超标排放、监测数据造假等问题。新征程上,要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加快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把严的基调和问题导向贯穿始终,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制修订,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强化执法监管,保持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高压态势。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效能。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强化绿色财税金融政策,让经营主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合理回报。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使美丽中国建设成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处理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而是要付出持续艰苦努力。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部分西方国家打“气候牌”,出台碳关税等政策,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减排责任。新征程上,要处理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协同创新试点。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争取战略主动和于我有利的国际环境。

阅读 52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