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乐融融徐家汇——参加安徽徐氏文商联谊总会第三届五次扩大会议暨全省联谱会议几点感想

南巡人
创建于2023-11-27
阅读 26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11月4日,江淮十月,大地流金,秋风送爽,淮河两岸 菊花争艳,芦花飞扬,河水碧蓝,湖岸幽静,秋风红叶,落英缤纷,层林尽染。秋思徜徉之际,收到安徽徐氏文商联谊总会参会邀请,到蚌埠参加安徽徐氏文商联谊总会第三届五次扩大会议暨全省联谱会议,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寻根问祖大好时机,这是一次向全省各地精英宗亲学习交流的好机会,焉能不往。带着一颗愉悦心情,我欣然从天而降前往蚌埠市禹会区禾泉小镇。会议结束已有20多天,目前全省联谱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全省各地徐氏宗亲积极参与热情高涨。池州市一区三县徐氏联谱活动正在有序展开,确保资料收集工作尽快如期完成。
又有11月25日,皖西南徐氏联谱工作会议在桐城市永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隆重召开,皖西南及八县市联谊会长秘书长、皖西南徐氏联谱委员会全体编委和一部分宗亲代表齐聚一堂,发言踊跃,直抒己见,气氛和谐。皖西南徐氏联谱工作在一明会长正确领导下,历经三年已完成8县市联谱汇编及审议定稿工作,同时也完成了全省联谱征稿工作,工作开展有声有色扎实推进。会议决定并由一明会长委托,请赵胤会长、水印会长和松柏秘书长携带皖西南8县市徐氏联谱表格信息,于近日内赴蚌埠市上交给全省徐氏联谱办公室。这是自1949年以来,安徽省徐氏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首次重大文化活动。目的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不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放大安徽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优势,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讲好安徽徐氏文化故事,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增添徐氏文化力量。

一、联谱会议乐融融

2023年11月4日,秋风送爽,天高云淡,风清气朗。在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禾泉农庄,来自安徽各地徐氏宗亲代表七十多人欢聚一堂,在接待大厅,省总会办公室主任成繁宗亲为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家胜、一明、家传会长像兄长一般,亲切和睦,握手言欢,嘘寒问暖,对宗亲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全然没有那种盛气凌人架式,报到签名处没有人收费、也没人推销书籍,更没有听到捐钱少者被人谩骂的声响,大会还为每个宗亲准备一份礼品,又赠送参观菊花展80元门票一张,整个大会费用由蚌埠徐氏宗亲赞助,这让人感到有点意外。
下午大家走进禾泉农庄米粒花世界菊花花海,淡淡的菊花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漫步其中,满坡漫山的菊花激情绽放,在青翠欲滴的涂山茂林和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绚丽多姿。一垄垄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菊花堆叠呈锦、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客们在充分感受到秋日的春色美景的同时,一边忙着赏花、拍照,通过发抖音、发微信,让亲朋好友分享眼前的美景。晚上召开各地联谊会领导成员座谈会,家胜会长、一明副会长谦虚有嘉,家传会长担当有信,对联谱睦亲大事,各地宗亲,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氛围热烈,赤子之心,溢于言表。第二天的大会,安徽徐商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徐氏文商联谊总会)三届五次执委扩大会议隆重召开,大会由成繁宗亲主持,他向与会宗亲介绍莅临本次盛会的执委,安徽徐氏文商联谊总会总会长徐家胜宗长宣布大会开幕。宗亲们整装肃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紧接着雄浑大气、旋律优美徐氏会歌响彻礼堂,慷慨激昂。这让人感到精神振奋。

二、会址禹会东海道

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这次安徽徐氏联谱大会选址在蚌埠市禹会区东海大道7777号禾泉农庄,可谓是恰到好处,渊源流长,寓意无穷。禹会区属古涂氏国,是大禹之子、华夏第一王启的故乡,福泽桑梓,王气浩荡。作为大禹会诸侯地望所在,是华夏淮河文明、大禹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徐姓始祖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 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建立东海堂,生生不息,开枝散叶,绵延至今。自今流传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禹会诸侯”和“禹娶涂山”“夏之兴焉以涂山”等历史事件。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城址距今4400年,淮河流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深入挖掘淮河文明的时代价值,延续徐氏历史文脉。对此我心仪已久,四千年后今天,来到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之地禹会村遗址,涂山之上,这让人心中充满无限敬仰。

三、蚌埠徐氏宗亲有担当

徐家传宗亲是安徽徐氏文商联谊总会执委兼监事长、蚌埠市徐氏文商联谊会会长,是一位有担当,有能力、有奉献徐氏孝子贤孙。为了促进全省联谱,家传会长热情邀请安徽省徐商文化联谊会各位宗亲来到蚌埠。他表示:安徽徐商文化联谊会自第一届以来,一直把安徽联谱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多年来在省联谊会的组织领导下,各地宗亲代表为家族联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前期努力付出,才使得安徽徐氏联谱整体架构初见规模。为了更好完善家族联谱的后续工作,使得家族联谱更加详细严谨,今天特邀请各位徐氏宗亲共同献计献策,参与到家族联谱的后续编制工作,为家族联谱顺利颁谱做出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年逾八旬、身体健康、令人尊敬的徐凤柱老宗长,作为全国知名徐文化研究专家、安徽徐氏联谱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大会代表作了安徽徐氏联谱主题报告!他指出,安徽徐氏联谱的宗旨就是“归祖联宗、睦族统系”,创造性提出安徽徐氏联谱的方法是“末世定位、世派对接”,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判、归纳、总结世系,确保安徽徐氏联谱的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思路清晰,语言精炼。最后宣读倡议书,期待徐氏早日融合发展,道出与会代表心声。
家胜总会长对蚌埠徐氏宗亲会工作赞赏有嘉,充分肯定。他表示:安徽徐氏联谱动议很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被迫中断。最近几年,家传监事长助力联谱工作,重启安徽徐氏联谱,蚌埠市徐凤柱宗长、徐绍成宗长等联谱专家夜以继日,不辞辛劳,搜集、整理、论证安徽徐氏族谱资料,相继完成安徽徐氏联谱五版草谱,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谱系资料之严谨,令人叹为观止!家传监事长和蚌埠市徐氏文商联谊会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把即将成熟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省会,这种崇高的道德风尚值得所有安徽徐氏族人学习和敬仰!希望与会宗亲团结一致努力下,本次盛会完成所有既定目标,圆满成功。三届省会换届成立以来,班子成员“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办的红红火火,风生水起,赢得了广大徐氏宗亲交口称赞,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2024年度要力争完成“安徽徐氏联谱”编辑、审核、印刷和颁谱工作。
安徽徐氏联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明确世系,确定辈分,梳理根脉,长幼有序,联谱连情连心,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金寨县老干部徐勍高度评价了本次盛会。他说:蚌埠会议是一场群英会,安徽徐氏联谱战前动员会,是安徽徐氏宗亲联谊事业的推动会,意义十分重大!功在当代,泽及后世!“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今天的大会就是我们安徽徐氏听党话,跟党走,真实写照。

四、联谱不合谱的建议

全省联谱工程浩大,我们尽量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要求绝对完美。联谱资料的真实性、严谨性和科学性由属地负责,“谁提供,谁负责”,省会联谱编审委员会拿出方案,提供格式范本,限定时间,交由各市县区具体负责。如果属地联谊会未按要求上报资料,导致缺失遗漏,留待将来续修。
家谱,记录宗族中的所有男女人丁目录,直贯父子,横连兄弟,上尊祖宗,下系子孙,祖德宗功,正本清源,家族和睦,淳朴敦厚,其义大焉。古人曰:“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说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从哪里来?有了家谱,你就能够追根溯源。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家谱是家族的精神,涵育了家族的文化,也注入了家族的情愫。继往事知来者,家谱体现着生命与生命间的枝脉牵系,重建了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对一个家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谱历来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教育,它不仅把同宗凝聚在一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中国历史的道德文明。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是同宗共族的血缘集团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关系到一个人的身份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的体现就是在家谱中占有一个位置。在家谱寻根问祖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家谱的使命就是“承前启后”,把精神代代相传,其中的家风、家训更有强大的教化作用,让一个家族繁荣昌盛。多少代修一次谱,乾隆年间修谱规定:“谱必三代一修,恐世远年久,无不散失,乘离之弊,其所失为不小”。所以有很多家族都规定家谱必须“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岁月悠悠,江河滔滔,日升月恒,子孙繁衍,祖宗有德,后嗣大昌。房房发达,如江海之浩瀚,代代兴旺,如岱岳山之雄伟。“长江万里有其源,玉树千丈有其根,人生百岁有其父,祖孙万代有其宗。” 而族谱之功在于载世系分明,溯清源于流远,传血脉于万代也!但世势风云变幻,不是某一个家族能定得了,自清末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在经历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尤其是反右极左,中国绝大多数家族谱消祠毁,但也有一些家族壮士在上世纪五六十代,拼死保存了一些老谱,反而是海外很多外国图书馆保全了中国很多家谱。
为什么说联谱可以,合谱统一字派难行。一是因为一些家谱文化断代,无史料证明,非名人家谱不合,名人家族不愿合,二是家谱文化特点所决定,在封建专权社会家谱文化明文规定:隐恶扬善。对严重违犯族规者、受法律制裁者、违法犯罪潜逃者、逃难逃荒流落他乡者这些人都不会上谱,然风水轮流转,社会变迁三代以后他们子孙显达,会重新修谱另立门户,三是因军事战乱、商旅贩夫行踪不定,原籍无亲人落籍他乡,朝代更迭子孙发达,再修谱肯定是另立门户,统一字派更不可能。据我官田徐氏家谱资料证明,官田徐氏始祖徐宗一有同胞兄弟六人,历经苍桑,兄弟星散不一,四海为家。唯一只有官田徐氏宗祠祭宗一公为始祖。其它均未记载。唯一能联系就是我姓徐,我骄傲!天下徐氏一家亲,无论朝代更迭,社会变迁苍海桑田,开枝散叶,天下只有一家徐。一个地球、一个省、一个市只能有一家徐氏总会,这是全体徐氏宗亲共识,也是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合法要求。日前安徽省民政部门对社会组织管理更是提出了具体要求,依法合理,方能行稳致远。

五、修谱的五种格式参考

宋代之始打破官方修谱传统禁例,民间修撰家谱风气开始兴盛。于是家谱日益多了起来。这一时期的家谱中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若想知道谱中某人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一看此图便知,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使人知其本源,而世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第三部分为附录。对研究姓氏的源流、迁徙、分布、文化等都有较大价值。因为家谱属私家之历史,还有秘不示人的家规。每当家谱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后,旧的家谱除留下极少几套保存在宗祠或族长手中外,其余都要全部销切,而代之以新的家谱。这种特殊的风俗习惯,为古老家谱的保存制造了人为障碍。不过,仍有不少被保存了下来。千百年来随着文明不断进步,纸张质量与数量不断完善,修谱撰写格式形成以下五种:

一、欧阳修式家谱格式。特点是:世代分格,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可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病亡者名下划黑线,为国捐躯者名下划红线。如图:

二、苏式宗谱版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 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苏洵式宗谱

三、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 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因此有不少家谱采用这一图谱。

牒记式宗谱

四、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 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宝塔式家谱

五、现代式宗谱。文字从左至右书写格式。

现代式宗谱

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历史进程中,先后有十八个王朝,简化为夏商周秦汉、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其中还有短暂历史隋朝与五代十国时期。这些朝代的王室姓氏之中,只有周、刘、杨、李、赵5姓氏在前十位。而王、张、陈、黄、吴5姓氏都没有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其人口却也排在了前十位。但也有统治天下的皇室家族,随着朝代更迭,其姓氏人口锐减。如秦朝是第一个大一统国家,但时间很短,暴政天下,秦始皇虽有二十多个子女,但是都被秦二世胡亥杀掉了。大明王朝朱元璋后裔没能进入现在人口的前十位,是因为李自成起义军杀戮朱元璋后裔,朱元璋后裔无论是跪地求饶,还是坚强不屈,全部砍头,造成朱氏人口数量巨减。还有就是在元朝历史上,元世祖忽必烈征战欧亚大陆,一统大中国,人口亦不多。这说明一个姓氏的发扬光大,开枝散叶,暴政、权力和金钱不是第一要素。
《周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自古就有:山管人丁水管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家族人丁兴旺,在于积德深厚,与世无争,利国利民。实际上,从历史上看,准确地说,本质上是有道有德,道中有德,德中有道,而后兴旺。从中华文化开端的春秋战国,到中国历代的皇室家族,中国姓氏人口数量的形成至今,不是偶然的,有其道与德方面的直接原因。有至德之名的虞舜、吴泰伯、周文王,其后裔均人丁兴旺,著有崇尚道德的《鬼谷子》的王诩、留下《道德经》五千言的李耳、发明弓箭的张柢、创立道教、崇尚与世无争的张道陵,都是有道之士,其后裔也人丁兴旺,道与德的同行同举,从而完成对文化与文明的贡献,从而人丁兴旺。
今天中国走入新时代,盛世修谱建祠,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重要体现,弘扬徐氏优秀文化,建设美好乡村,是文化自信具体实践。
阅读 26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