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李大钊《发表政见  民生为念》——扒齿港镇杨套马庄完全小学

🧶
创建于2023-11-27
阅读 37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缔造了中华民国。但哀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降卖国,中国政局动荡,各个政党之间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人民生活依然苦难。中国向何处去?中华民族应该如何摆脱历史的命运?中国人民该如何挣脱牢笼?有识之士都在苦苦的思索。年轻的李大钊关心着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他和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同学组成的北洋法政学会应运而生。

       11月27日上午9点,杨套马庄完全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故事准时开讲。

       第一项:升国旗,奏唱国歌。

        第二项:李大钊故事《发表政见    民生为念》开讲。

        主讲人:五年级学生  王佳钰

      1912年秋,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师生,以本科为主建立了北洋法政学会,会员有200余人。学会下设评议、调查、编辑、庶务4部,其中编辑部人数最多,达50余人。李大钊是学会主要领导人之一,与郁嶷一起任北洋法政学会编辑部部长,负责主编北洋法政学会的机关刊物《言治》月刊。《言治》月刊1913年4月创刊,李大钊发表诗文33篇(首),他的文章以其犀利的笔锋,敏锐的眼光,独到的见地,对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现实给予了深刻的评判,对此,郁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他的文章“振翰荦荦,发为感慨悲歌之篇”。视野开阔,立意深远,以“民生为念”,独树一格。

       李大钊发表在《言治》月刊上的两篇文章《隐忧篇》《大哀篇》被誉为他初发政见的“宣言书”。在《隐忧篇》中,李大钊为国家民族面临的种种困境而担忧,他认为中国当前面临着边患、兵忧、财困、食艰、业敝、才难六大问题,这些问题使刚刚成立的中华民国建设无从下手,更有政党纷争、地方割据、匪患纷起三大隐患,使得神州大地危机四伏。在《大哀篇》中李大钊为人民大众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而悲哀。他指出,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建造共和的目的是为人民幸福,而共和民国成立一年有余,政治腐败,民生凋弊,农民无地可种,工人无工可做,商人无法正常经营,刀兵水火不断,父母兄弟妻子离散。所有痛苦郁积于心,使他不由得慨叹“共和自共和,幸福何有于吾民”。文章当中流露的对争权夺利统治者的痛恨,对动荡时局的批判,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担忧和对底层民众凄惨境遇的同情,无不体现着李大钊这位尚未走出校门青年学子,忧国忧民情怀的深沉和强烈。

       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6年,李大钊不仅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而且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探求着救国救民的道路,开始着救国救民的实践。然而列强欺压之下,处于混乱状态的中国又使他感到迷惘,袁世凯替代孙中山任大总统后对自由和民主思想的压迫,使他看不到未来的出路。于是,他开启了新的求学之路。

阅读 37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