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健尚雅 强基向上】诵国学经典 做健雅少年——县实验小学“每周一诵”(第十一周)活动掠影

崇健尚雅 强基向上
创建于2023-11-27
阅读 329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古文经典灿如繁星

诵读经典,启迪智慧,润泽心灵

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伍

弘扬传统文化,积累国学经典

提升语文素养,涵养人文品行

坚定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感

五年级

诵读原文: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01:48

经典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经典赏析:

这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四年级

诵读原文:

雪梅

〔唐〕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01:17

经典译文:

 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人的高下。其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又输给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经典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梅和雪。诗的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梅雪争春图”,通过“争”“未肯降”这种拟人化的表达,使梅和雪的形象生动起来。梅雪争春,让诗人们费尽心思,一个“费”字准确地说明了二者的难分高下。后两句转而描述梅和雪的不同,“逊”和“输”,写出了梅、雪各自的不足,也从侧面表现出对方的优点,雪胜在“三分白”,梅胜在“一段香”。这里的梅、雪对比,其意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启发读者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

三年级

诵读原文:

七步诗

〔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01:26

经典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经典赏析: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二年级

诵读原文: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01:24

经典译文:

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经典赏析:

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一年级

诵读原文: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01:05

经典译文:

小时候年少无知,误将月亮当作又圆又亮的白玉做的盘子。又怀疑它是瑶台仙境 飞到了青云之上。

经典赏析:

《古朗月行》是一首乐府诗,写了孩提时代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本期诵读班级:一年级5班、二年级11班、三年级11班、四年级11班、五年级11班

视频录制:侯净、郑玉洁、张玲、廉洁、赵哲

后期制作:王长文、尚佩佩、赵哲、郭莹

资料:李英俊、郭莹、张立伟、董慧、金国庆

编辑:金国庆、魏绪龙、周洁

初审:李文锋、金国庆

复审:吴兴亮、解强

终审:吴绪柱

End

阅读 329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