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工程”是一种传承、一种延续、一条纽带。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充满期待的开始;每一次培训,都是一场成长的修行;每一次启程,都将完成自我的飞跃。青蓝工程开始到现在快有一年时间了,十分有幸与师父孙炎枫老师经过了短暂而又富有收获的学习。
音乐是唯一的宇宙通用语言,让他们在不一样的音乐课里寻找快乐,能尽情享受音乐的孩子都是幸福的。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是彝族撒尼人和阿细人的民间舞蹈之一,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阿细跳月也称“阿西跳月”、“跳乐”,自称“阿细”、“撒尼”。由于这种舞蹈是在月下跳的,后来又演变为青年男女娱乐和恋爱时跳的舞蹈,所以就叫“阿细跳月”。它发源于云南省弥勒市西山阿细人聚集区,流行于云南弥勒、路南、泸西等地,主要动作有三步一蹦跳、拍掌、跳转等。其节奏鲜明,情绪欢快,是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形式。男舞者弹大三弦或吹笛子,女子合着节拍与男对舞,或者牵手围圈,左右摆动,拍掌踹脚,旋转而舞。中国民族音乐家彭修文曾根据该舞蹈的音乐,写了民族管弦乐曲《阿细跳月》。
孙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内容重难点突出,师生互动融洽、和谐,他镇定从容,思路清晰,以热情饱满的教学态度、丰富的教学手段、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展示了青年骨干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业务素质。
与师父研课过程中我深有体会,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虚心的向师傅学习。诚心、耐心是我们拜师学习的态度;勤学、勤问是我们拜师学习的方法;成长、成熟是我们拜师学习的的。我们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多学习,学理论,学经验,学各种技术和技能;多听课,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多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多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学习师傅经验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与自身特点相结合,学以致用,多探索,尽快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这样,我们才不辜负师傅的希望与厚爱,也不辜负学校的要求和培养,更不愧于“老师”这个称号。我相信,有了师傅们的相扶相携,我们年轻教师的教育之路会越走越稳,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师徒结对成长的路上,不止学生还有教师。波斯纳说过:经验+反思=成长。新型教师更要在不断的实践经验中去反思去总结去成长!曾经你我都怀有一颗赤忱的心,抱着一棵树动摇另一颗树的信念,以教书育人为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