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胜佛是怎样炼成的
七年五班徐睿谦
孙悟空的性格变化主要可以分为4个部分:很谦虚-充满反抗精神-比较服从唐僧,但还是有一些桀骜不驯-完全顺从唐僧,一心想去取经。
孙悟空刚刚出世的时候,十分谦虚,这其实是因为他没有本事。“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就罢了。”拜菩提祖师时在斜月三星洞前“看够多时,不敢敲门”。谦虚虽然是很好的品质,但不要因此妨碍你学习更多的本领,这样才能取得进步。
等到孙悟空拜师学艺归来,有了本事之后,他内心的桀骜不驯就迸发了出来。他去东海龙宫“借”到如意金箍棒,又去地府把猴属的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被告到天庭也不害怕,反而挑战天神的权威。不满足于弼马温小小的官职,而要追求“齐天大圣”的威名,甚至与如来佛祖打赌。正像有些人取得了一些小成绩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如果这样,你就无法取得更大的进步。
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之后,性格有比较大的变化,大多数时候愿意跟随唐僧取经,但心里仍然想念花果山。在与唐僧产生矛盾时,因为受不了他的唠叨就回到花果山。与唐僧磨合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虽然不愿意脱离取经队伍,也不再思念花果山。但做事仍然不够老练、不够成熟,在与师父出现矛盾时不好化解。
经过“真假美猴王”一难,孙悟空又回到了谦虚的状态,这次是因为他终于修心成功。他做事更理智、更老练、更通达,能有效化解矛盾。在“真假美猴王”一难中,即使误解没有被消除,他即使找很多神仙为自己辨明真身,也执意要回到取经队伍,可见他取经的决心十分强大。他也会请一些比自己弱小的神仙来解决问题,也可见他的谦虚。也正是因此,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我们做人也要忠诚、谦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修炼自己的心智,真正成为“斗战胜佛”。
孙悟空——修行途中的转变
七年五班 刘宗轩
“灵台方寸,心也”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也是修行修心之路。今天我们从三个阶段来分析孙悟空性格和行为的转变。
第一阶段,从孙悟空被救到套上金箍,此时的孙悟空还称不上是一位取经人,而是一只顽劣的猴子。首先,对于取经任务,孙悟空的决心十分动摇。孙悟空被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拜唐僧为师,保护他西行。几日后,孙悟空打死几个拦路山贼,唐僧怨他杀害人命。孙悟空见“唐僧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就一个跟头向东而去。”孙悟空保护唐僧只是因为唐僧救他而已,碍于面子,这时对取经没有一点兴趣。其次,对于师徒情谊,孙悟空与唐僧尚未相互信任。孙悟空当时只是觉得唐僧是帮助他逃出五行山的人,而且唐僧盲目慈悲,善恶不分,与孙悟空的嫉恶如仇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说,孙悟空当时不但不喜欢唐僧,还有点儿讨厌他。第三, 对于处理问题,孙悟空仅凭意气用事。他在遇到山贼抢劫的时候,立马拿出金箍棒,几棍将山贼打死,可以看出他做事十分毛躁,而且对待坏人嫉恶如仇。
第二阶段,从套上金箍到三打白骨精,此时的孙悟空从猴正逐渐“进化”成人。首先,对于取经任务,孙悟空开始认真对待。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形,唐僧冤枉了他,想要将他赶走,孙悟空极力辩解想留下,无效,最终只好“忍气别的师傅,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孙悟空已经开始留恋取经之行,不像之前那样桀骜不驯。但是,最终他还是负气离开取经队伍,看出孙悟空的取经决心尚不坚定。其次,对于师徒情谊,孙悟空逐渐形成、加深。后来他被师傅赶走,也是因为他打死了白骨精,想要保护师傅。这时,他已经渐渐被唐僧“驯服”,“猴性”慢慢变成了“人性”,顽劣也变成了忠勇。第三,对于处理问题,孙悟空还是尚未成熟。当唐僧被妖魔鬼怪抓走后,孙悟空总是冲上去和妖怪打斗,也经常打破妖怪洞府山门,从这里我们看出孙悟空做事时还非常毛躁、冲动。
第三阶段,从打败黄袍怪到真假美猴王。此时的孙悟空已经变成了虔诚的取经人。首先,对于取经任务,此时的孙悟空决心十分坚定。猪八戒将孙悟空请回后,他一路无怨无悔,忠心不二的保护唐僧西天取西行。到了真假美猴王时,唐僧将他赶走,孙悟空也没有回到花果山,而是去到了观音菩萨处,说明他不愿放弃取经任务。其次,对于师徒情谊,孙悟空已经对唐僧忠心不二。当唐僧屡次被妖魔鬼怪抓走后,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来,想尽一切办法解救师傅,保护着师傅度过劫难,就像一条忠诚的大狗守护着主人。第三,对于处理问题,孙悟空已经可以灵活应对。他解救师傅时,也懂得使用一些计策或者找其他人寻求帮助。当六耳猕猴冒充他时,他没有像之前那样为自己辩解,而是去找观音菩萨、地藏王、玉帝、如来佛祖等人替他分辨,最后问题得以解决。从这里我们看出孙悟空做事方法已经成熟。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孙悟空之所以有性格和行为转变,是因为师傅、观音菩萨等对他的感化,以及西行途中各种磨炼。因此,我们应谨遵老师的教诲,听取家长的建议,珍惜同学的帮助;在平时生活中,面对困难不退缩、不放弃,付之以努力,最终才能够成长、进步。
沙僧———“木纳愚钝”还是“大智若愚”
七年五班 李仕博
《西游记》是明代的小说家吴承恩所编写的,被视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开辟了中国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先河。自《西游记》问世以来不断被译为英、法、德等外文,被《英国大百科全书》称作是“中国一部珍贵的神奇小说”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来自东土大唐的和尚玄奘受到观音大士的点化到西天求取真经,在路上收复了大弟子孙悟空,二弟子猪悟能,三弟子沙悟净及龙王之子化为的坐骑白龙马。从此路上了一条布满艰难险阻,充斥髓魅翘髓的道路。在三个徒弟的保护下,一路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后五圣成真的故事。
在整个小说中,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孙悟空。他的火眼金睛让我们佩服不已,有情有义令人感动。相反的,挑担牵马、闷不做声的沙悟净,就没有那么有存在感了。沙僧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专吃过路人。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猪八戒、孙悟空一同保护唐僧西天拜佛求取真经。
其实在小说《西游记》中,对沙僧的描写是很少的。只有你读完小说,慢慢回想或当你某一天突然灵光一闪时,你才恍然大悟,原来沙僧是这样的啊!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他的有能力。在沙僧被唐僧收复跟随左右后,沙僧好似从来不展示他的武力。但是他的法术是很高强的。在小说第22回猪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中写到:......那怪道:“饱时困卧此山中,饿去翻波寻食饷。樵子逢吾命不存,渔翁见我身皆丧。来来往往吃人多,翻翻复复伤生瘴。你敢行凶到我门,今日肚皮有所望。莫言粗糙不堪尝,拿住消停剁靠酱!”“那怪见来,使一个凤点头躲过。”所以,从这段描写中就可以看出沙僧的能力还是很强的,都可以和八戒打成平手但是有悟空珠玉在前,我们意识不到罢了。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沙僧的能说会道高情商。有一回孙悟空被唐僧误解赶出师门之后,继续西去的取经一行遇到了困难,这时沙僧到了花果山后说对孙悟空说:“上告师兄,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几遍,避赶回家,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后救转师父,特来拜兄。若不恨师父,还念昔日解脱之恩,同小弟将行李回见师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万把包袱赐弟,兄在深山,乐桑榆晚景,亦诚两全其美也。”虽然最后孙悟空拒绝了沙僧,但至少这在我们看来在经过唐僧的冷言冷语之后听到这样的一段话孙悟空是十分舒服的。
所以沙僧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木讷愚钝。而且,沙僧的的这种入物设定也非常符合小说要求的。
沙僧只是犯了个小小的过错,就被贬入凡间,受七日一次万剑穿心之痛苦,从此与仕途无缘。作者也是看破当局,隐入民间,受尽民间疾苦,并从此与政治无缘,遭遇惊人的相似!作者巧妙地借助沙僧这个沉默寡言的性格来掩盖博才多学的内才,以粗犷的外表摒弃文弱的外才,以无能掩盖学富五车的智慧,把自己置身于言语中伤朝庭的危险之外。
在生活中,我们必须像沙僧一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忘初心,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方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机智勇敢的孙悟空
七年五班 朱亦嘉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章回体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书中每个人物都是那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永不言弃的唐僧、敢于斗争的孙悟空、内心善良的猪八戒和安于天命的沙和尚,各有特点,既形成强烈对比,又形成团结整体。
在这漫长的取经路上,最勇敢、本领最大的当然要数孙悟空啦!他是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他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后成为众猴之王,号称为 “美猴王”。后来在西牛贺洲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变、筋斗云等高超的法术。从东海龙宫抢得的兵器如意金箍棒,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刚之躯,被兜率宫炉中之六丁神火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孙悟空有着非凡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在取经的路上,即便经历再多艰难险阻,遇见再多的妖魔鬼怪,也不畏惧退缩。在平顶山莲花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拥有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等五件宝器,孙悟空始终勇往直前,屡经磨难才降服二怪。他拥有超人的智慧和机智,善于解决问题,常常用他的聪明才智战胜强大的敌人。他凭借七十二变的本领变成蜜蜂飞进妖精洞救出师傅,他变成牛魔王骗走芭蕉扇,扇灭了火焰山的熊熊烈火。他对师傅唐僧非常忠诚,“三打白骨精”中,他凭借火眼金睛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棒棒先后打死了年轻女子、老婆婆和老翁。他尊重他的长辈,如菩提祖师和唐僧,对他们的教导和命令都会认真遵守。孙悟空还是一个是非观念十分鲜明的人物,他济困扶危、嫉恶如仇、为民除害。孙悟空除妖并非只是为了保护唐僧,也是为民除害。好打抱不平之事,救人间灾害。
孙悟空还好名、好胜,以致有一次因“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以得意为喜”,反而被牛魔王变作八戒,把他刚从铁扇公主那里弄来的芭蕉扇又拿了回去,误事就误在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因而没有细细观察。
这样一个机智勇敢、善恶分明、永不放弃的“美猴王”怎能叫我不喜欢。我从中也学到了许多道理,学习他求学阶段的刻苦耐劳,学习他取经路上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坚定信念,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坚持不屈不挠的毅力,争取更优异的成绩,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论孙悟空的性格
七年五班 于腾越
在悟空未与唐僧西去时,悟空就是一只顽劣的猴子,不讲理,好面子,凭着自己的一身本领去龙王哪里索要衣裳和和武器,在天上有口出狂言,肆无忌惮。又因受到欺骗便不计后果的大闹天宫,甚至面对如来也狂妄自大不知悔改,被压五行山下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这样的角色本应当做反派的,但却没有,也许是因为在故事中已将悟空那份善良的本性展现了出来,使这些顽劣反而展现出了悟空的厉害与豪放,令人更加的喜爱它。悟空与唐僧西去时,刚开始,悟空还没有完全控制住他的“猴性”心又急躁又不稳重,几次因为几句话,变想置唐僧于死地。但随着师徒四人的前行,悟空的脾性也一点一点改变着,渐渐地懂得了尊师重道,懂得了团结与和善。但他偶而也会露出一些本性,惹出点麻烦:比如爱面子,爱显摆,使唐僧的袈裟差点一去不回;比如爱捉弄人,几次将八戒耍的团团转;有时大敌当头,还会笑嘻嘻的调戏一下妖精,开几个小玩笑。这不正是他的真脾性吗?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只要有孙悟空在,不管旅途中遇到什么妖魔,什么难关,我们都想吃下定心丸一样,相信悟空一定会打败妖精,闯过难关。有人问:“孙悟空不是很厉害吗?为什么次次都要神仙帮忙呢?”我想,这不能说悟空不厉害了,只是因为悟空身边的环境不一样了,以前他独身一人,又充满了野性,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由着性子来。但现在不同了,悟空有了牵挂,有了要保护的师傅和师弟们牵绊着他,他要尽力保护师傅师弟的安全,不能肆无忌惮由着性子了。哪怕成了佛,悟空还要委屈的去求唐僧念“松箍咒”,说“带着禁锢没面子”。这不正体现出了悟空好面子又单纯可爱的一面吗?我心中喜爱的悟空,从来不是完美的,但他是个鲜活的人物,他有他的优缺,有他独特的一面,有他过人的本领和独特的个性,这使悟空的形象不只高大,正义,也十分的亲切。这边是他——孙悟空,一个大起大落敢爱敢恨的角色,一只与众不同的猴子,一个我深刻牢记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