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沐书香,阅见美好”读书分享第六期———《做有温度的教育》

孟凌云
创建于2023-11-26
阅读 28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00:00
04:16

  《做有温度的教育》是江西省七阳县教体局局长方华关于教育现象的一些思考,涉及教育、教学、理念、管理、课堂、学生、学校文化、家校合作等。全书处处流淌着教育热情,对教育的热爱和理性思考无处不在。作者以自己的成长为经,课程为纬,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极具操作性,可以从中得到启迪。

  做有温度的教育,就是带着爱心走向学生,带着童心融入学生,带着感恩之心感化学生,带着一颗火热心激发学生,带着一颗仁慈心尊重学生,将闪耀人性之光的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只有能够享受人性的阳光雨露,在人性的滋润下生长起来的孩子,才具有人性,才能明白人性的可贵。真正的农人,会在乎每一株庄稼,真正的教育,会在乎每一名孩子,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

        做有温度的教育,说有温度的话,上有温度的课,写有温度的字,像孔夫子一样做温暖人心的教育。

1、对学生有“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要做“四有好教师”,要有仁爱之心。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任务,有爱才有责任,爱教育、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教师要视学生如已出,要平等对待、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爱学生,要严慈相济。学生犯小错误时,要学会包容,一个微笑或三言两语,点到为止。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教师的“温度”。​

2、对家长有“温度”。

        教师要做家长、学生间的“润滑剂”、家校间的“连心桥”。与家长交流时,教师要怀有同理心和耐心。同理心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站在家长的角度,将心比心,教师才能对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焦虑感同身受,才能不受各种不良情绪影响,耐心解答家长的各种疑问,并乐于提供帮助。对家长有“温度”,以心换心才能赢得家长理解、尊重,构建新时代和谐的家校关系。

3、对同事有“温度”。

        除了学生、家长的评价,同事的评价也是衡量一个教师口碑的重要标准。人抬人高,水抬船高。教师要学会相互尊重、彼此欣赏,多做抬人的事,不做挤人、踩人的事。同事见面时,一个微笑、一声“你好”温暖了对方,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同事工作或生活遇到不如意时,我们真诚地送上一声问候,热情地提供一些帮助,让他感受到这人世间的美好。

  “黑发积霜织日月,丹心满怀沃桃李。”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处理一切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怀揣爱心与真诚,让你在与学生、家长、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始终充满热情,使你成为一个幸福的有“温度”的教师。

阅读 28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