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美教育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专家引领促提升,课题研讨共成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课例研讨活动

创建于2023-04-21 阅读401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强教科研能力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课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工作更加聚焦,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2023年4月20日下午,任城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实验课例研究活动在李营中心小学举行。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有济宁市教科院教学管理部张利主任,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区电化教育中心主任刘辉,任城区教体局教研中心副主任叶小蕤,任城区教研中心教科室主任信丽华,课题组全体成员。

听课题实验课例

  李营中心小学陈亚星老师执教《土壤的种类》一课。本节课以传统文化“泥塑”入手,让学生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能够分别举例说出适宜生长的植物,知道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本节课将黄河文化按照一定的逻辑,采用多种方式融进科学课堂,引导小学生在文化中学习科学知识,又能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黄河文化与科学知识内在联系。

课题组成员研磨课例

  课题组成员对本堂课进行了点评,老师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本节课巧用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地创设科学情境,深入浅出地解释科学现象,并拓展学生认知,引发学生共情。

专家点评

  课题组成员尹利强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土壤的种类》精心选择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的融合点,恰当地安排课程知识的落脚点,围绕核心概念,精心组织了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进阶有序的教学活动,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随后,区课题组专家孟庆民对课题以及本节课例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要用科研的思维来做教研,用教研的方式来做科研。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黄河文化与课堂教学内容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又能领悟到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加深对母亲河的了解。

  信丽华从四个方面对课题给出指导性意见:1.传统文化与小学科学的有效融合;2.科研与教研的有效融合;3.学段之间与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4.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

  课题研究重在行动。课题主持人叶小蕤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要求,课题组成员要有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要以组织教育科研活动为抓手,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品质。

  刘辉总结指出课题研究要以“应用型”研究为主,重在实践,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才是真研究。将黄河文化渗透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但可以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更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既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又增添了科学的人文之美。保护土壤才能保障粮食安全,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

  最后,张利对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小学科学课程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要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体会传统文化精神,感悟传统文化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聚而论道,起而践行”。本次课题研讨活动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更是提供了切实的指导,相信老师们经过此次活动,定能在课题研究以及课堂教学这片广阔的领域争创佳绩。

  以课题为起点,收获教学智慧;

        以课题为媒介,探究教学策略;

        以课题为平台,提升科研意识!

编辑:魏勉励

            陈亚星

审核:尹利强

阅读 40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