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区游戏案例——我的梦想城堡

2023 级一班
创建于2023-11-26
阅读 37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背景与来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积木一直备受小朋友们的喜爱,一块块普通的积木,在孩子的手中仿佛充满了魔力。接下来请跟随中一班的小朋友们,一起走进积木的奇趣探索之旅吧!

(一)搭建前的准备游戏

我们开展了关于"我的梦想城堡"讨论活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起来。佳颖:"我记得我们家的房子是用砖块搭起来的。"鑫悦:"我们老家是平房。"晨赫:"我们是二层小楼。"琪琪:"我想住城堡似的房子,那样我就是白雪公主啦。"你一言我一语后,孩子们开始了自己的设计,拿起画笔,勾勒出自己"城堡梦"的设计图。

(二)搭建初体验

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来到搭建区,开始搭建城堡。宇恒:"我们一起来搭建一个大大的房子吧!"这时候琪琪和洋洋一起搭起了美丽的房子。我在一旁静静观察,好奇地问到:"这个弧形的是什么呀?"佳颖说:这个是我家里的大门!教师思搭建第一次搭建中,孩子们缺乏建构技巧,一直在垒高,没有考虑到建构材料的大小,但孩子们遇到问题能积极思考,经过讨论,原来是摆放的位置不对,拿取材料的大小、数量不合适,找到原因后,孩子们进行了调整,开始了第二次搭建。第二次探索有了第一搭建的经验,这次搭建活动中孩子们有了新思路。宇恒:"我们可以先搭城堡的围栏。"鑫悦:"可以用长条积木。"辰赫"接下来我们铺地板。"孩子们纷纷行动起来,搬来了好多积木。佳颖:"看这是我的房间,里面有床,有被子。鑫悦:"这个小床不舒服,中间还有两个柱子,我们做一个给小男生看看吧!"在对话的过程中,其他小朋友看到他们搭建的房子也纷纷加入到了他们游戏,不一会儿,城堡就搭建好了。

教师思考: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协商、谦让、合作与分享,体验与同伴共同搭建的成功感;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及搭建要求,及时捕捉游戏中的生长点,用心观察,推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师的支持与回应对于幼儿突然萌发的游戏计划给予无条件支持,在游戏过程中默默观察幼儿行为、认真记录,见证游戏的开展……

进一步的支持策略:

回到活动室之后,孩子们又开始讨论.……辰赫:"老师,我们的城堡没有围墙。"琪琪:"是呀是呀。"于是第三次游戏又开始了,在区域活动时,小小建筑师又开始搭建了。宇恒:"我在游乐园里见过城堡,里面还有玩具店。"佳颖:"城堡里还有滑滑梯。"鑫悦:"我用长积木搭建围栏。"佳颖:"我们一起来搭建。"宇恒:"看,我们的城堡搭建好了。"教师思考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对新事物好奇,对自我的挑战,一次次的探索,一次次的实践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他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一步步尝试。在一次次解决问题中,总会找到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游戏。

游戏反思:

 1.通过搭建游戏,孩子们从一开始的只会搭建平面房屋,到后期的立体城堡,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越来越强,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也获得了平铺、架空、拼搭、垒高、围合等建构技巧,还可以获得形状、质量、大小、长短、厚薄、排列、组合、数量等客体性质的感性经验。 

2.孩子们在搭建过程中遇到困难后,不再是一味地寻求教师的帮助,而是尝试自己想办法或与同伴商量寻找解决方法。

分析与总结:

(一)教师观察与有效支持推动游戏深入发展游戏进程中,幼儿实现从失败到成功、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我在游戏过程中给予他们适时适宜的支持,推动幼儿游戏不断深入,游戏水平也是逐步提高的,呈现出了持续性的探究和小步递进的游戏过程。

(二)试误是经验获得的重要途径本次建构城堡游戏,我没有在幼儿第一次失败时就进行干预,而是让幼儿在不断试误的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使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无论是在自主游戏还是其他活动中,教师都应该注重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得,保护幼儿的好奇心,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得比“言传”的更为持久、有效的经验。

(三)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一系列的游戏中,不断改变策略,不断变换材料,这一次次的尝试,并不是随意的行为,而是在面对前一次失败思考的基础上做出的有意识调整。城墙塌了,我该怎么预防?我该怎么调整?幼儿在遇到问题后主动寻找解决办法,始终保持主动探索的状态,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存在的不足

师幼互动交流不足;

 缺乏科学评价机制;

阅读 37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