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发挥莲都区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积极响应莲都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名师有约”送教活动,更为了助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发展数学核心素养。陈建茂名师工作室于2023年11月24日走进碧湖小学,开展了以“一致性视域下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研究”为主题的送教活动。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e2037089100a496da790daa9d9ac83e2.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4421913d7b4b43d098898cd2eb50ecac.png)
板块一:课堂展示
算律是对算法的熟能生“窍”。它基于算法,又脱胎于对算法的灵活运用,其本质在于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工作室成员刘珍利老师的《运算律》复习一课主要基于学生前测,厘清五种运算律的本质特征,辨析运算律的适用范围。课中将两个易错算式“25×(40×4)”和“25×(40+4)”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征(数字特征和运算符号特征),从“几个几”的乘法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的适用性,追求“运算意义、法则和算律的一致性”。同时,通过各种变式让学生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以求又对又快。
工作室成员吕婷婷老师《因数与倍数》的复习从让学生对一组数据进行分类中,回顾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概念,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即除2以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抓住学生判断质数合数易错的数进行分析,回顾2、3、5的倍数特征,聚焦936,54和108,通过追问它们除了是2、3的倍数,还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思考4、9等数的倍数特征。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会求公因数和公倍数,为后续学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作铺垫。
第三节工作室潘丽弘老师《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复习课,课堂利用“ 想一想,这个算式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关联分数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在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单位1的量✖️分率🟰对应量”的意义,建立分数混合运算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熟练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最后进一步关联了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几分之几与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之间的联系。
板块二:专题讲座
下午活动首先由工作室朱梦佳老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依据数学课程性质及理念,从评价框架、评价主体、评价实施等方面与大家分享过程性评价实践研究。通过对学生学业质量全方位、多维度地进行评价,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板块三:评课互动,共话提质
陈特以“原理的一致性”视角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首先充分肯定了三节课的材料很有结构,第一节课的算式,第二节课的数,第三节课的题组,很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然后详细剖析了第一节关于“算理算法算律”一致性的处理。最后以三位教师的课堂反馈为例,分享了如何顺应学生、如何有序反馈、如何实施结构化教学等思考与建议。
最后,陈特根据碧湖小学数学教师提出的提质困惑,组织全体参会教师进行了深度交流,从训练内容、过程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分享了提质小妙招。
经过一天的交流与研讨,老师们对“一致性视域下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为落实核心素养积极探索教学改革!
图文:何鹏 常巧俊 审核:陈建茂